6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财政部发行1.55万亿元特别国债。根据议案,财政部拟发行1.55万亿元规模的可流通记账式国债,期限结构确定为10年期以上,利率根据市场利率水平确定。这标志着发行特别国债购买外汇储备,将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财政部在当日的答记者问中表示,发行特别国债购买外汇后,将增加央行持有的国债,增加对货币政策操作的支持,为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提供一个有效的工具。而央行通过逐步卖出特别国债调节货币供应量,缓解流动性偏多的问题,并充分发挥国债作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结合点的功能。这意味着特别国债将向央行发行,成为央行手中调控流动性的工具,增加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这让市场一度绷紧的神经有所放松。种种迹象表明,特别国债不是“洪水猛兽”,它的发行不会形成市场资金“特别紧张”的局面,对于市场未来的流动性的影响会比较小。
此前,1.55万亿元特别国债曾引起市场恐慌,担心由于特别国债规模巨大,发行后会急剧收缩市场流动性,使当前持续低迷的债市雪上加霜。
特别国债向央行发行,其对市场资金面的压力大大减轻。虽然这种记账式国债可以在市场上流通,但只有当“人民银行卖出特别国债时,金融机构等国债投资方可以购买”,而且,“鉴于这次发行的特别国债规模较大,财政部在设计发行方案时,将会确保市场的平稳运行”。
实际上,不仅是财政部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明确指出,央行会根据形势来“逐步卖出”这批特别国债,央行行长助理易纲在日前出席“第九届CCER-NBER中国与世界经济年会”期间也有类似表述。这意味着,即使眼下发行了天量特别国债,也不意味着流动性会马上就会明显收紧,央行依然可能按照此前公开市场操作的节奏和力度来逐步卖出这批国债,只不过操作的方式由此前的发央票为主而转向了卖出特别国债为主而已。
此外,央行副行长吴晓灵在6月30日的“首届银行家高峰论坛”期间表示,1.55万亿元特别国债发行只是职能部门回收流动性的正常手段,市场无需过分担忧。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此次发行特别国债将使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更加顺畅。特别国债通过央行的买入和卖出,可以有效起到调控流动性的作用。与央行票据相比,财政发行特别国债冻结流动性更具有刚性。当流动性偏多时,央行可卖出国债回笼货币,当流动性不足时,央行则可以买入国债投放货币,从而理顺流动性管理。因此,市场忧虑的大规模流动性紧缩也很难成为现实。
此外,即使不考虑外贸顺差带来的流动性,单是下半年央票到期量,就足以吸纳全部特别国债。数据显示,下半年央票到期量为14495亿元,如果考虑到央行在5~6月份已对市场净投放了386亿元,缺口就只有619亿元。因此,即使单从上述央票到期回收的流动性来看,1.55万亿元的特别国债对市场总体压力也不算大。只要央行在未来把握好货币政策操作的节奏和力度,未来市场便不会受到万亿特别国债的过大冲击。
值得关注的是,据介绍,目前国际成熟市场上的公开市场操作一般以国债回购为主。而由于我国央行手中缺乏可用来回购的债券,面对流动性的泛滥,央行在2003年开始发行央行票据,通过央行票据的滚动发行来紧缩流动性。财政部向央行发行特别国债,正好解决了央行手中现券不足的问题,从而为央行重新启动停止已久的正回购操作创造了条件。
专家表示,央行相对于财政部而言,在货币市场的操作经验更丰富,因此对央行发行特别国债,再由央行相机抉择出售,这对货币市场的调控作用更有效。央行通过出售特别国债,能够代替大部分央行票据的功能,因此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是中性的。
不过,目前,出于对天量特别国债即将出世的担忧,一些市场机构开始表现出谨慎,并由此造成了债市的波动。专家表示,有关部门应尽早明确特别国债发行的节奏和具体操作方式,以达到稳定市场预期的目的。(作者:高国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