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晓光
记者:现在有的民营企业家担心捐赠给民间组织、基金会后的捐赠去向,这些担心是否能通过一个第三方监督机构得到解决。
康晓光:慈善捐赠有不同的方式,有直接捐赠,有捐赠给项目,也有参与项目的过程,包括设计和执行。第三方机构可以为企业和基金会寻找战略伙伴,是比较有前景的。但这类机构最重要的是能力和权威性。能力是指掌握资讯,建立信息网络,进行有效评估,以及策划能力和设计组合的能力;权威性是指机构的公信力,这方面并不只是指国字头的牌子。我认为目前国内还没有一个机构具备所有这些能力。
记者:我们知道,捐赠有完全利他的,称为公益,也有捐赠双方都受益的,称为互益,您认为捐赠的主流应该以公益为主还是以互益为主?
康晓光:我认为所有的捐赠都是互益的,捐赠后起码心情是愉快的,还赢得了大家的尊重。人们进行捐赠是理性的选择,同样数量的钱,有的人喜欢用来购物,有的人喜欢用来听一场音乐会,也有的人用来捐助失学儿童,这只是偏好的问题。当然这里是指广义的捐赠收益,把精神收益也算作一种收益。但我们经常使用的捐赠收益一般是狭义的,同时也很难界定和划分,实际操作中也不能划分得太清楚,让捐赠者完全没有回报。成功的公益组织在筹资的过程中都会设计一定的回报。在筹资策略中考虑对方的需求也是很重要的。
捐赠达到多赢局面是合理的,但是也不能使那些洗黑钱的,只承诺不履行的人受益。现在公益骗子很多,往往公益机构可以按照合同法的规定进行追索,很多大机构也完全有能力让对方付出法律代价,但是多数机构并没有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这样的事很多,应该严厉打击。公益机构有时心里也很清楚,但跟着虚张声势,这样姑息很不好。
记者:您怎样看待匿名捐赠?
康晓光:匿名捐赠当然是好事,这是企业家的权利。我认为在评选过程中,首先是看他捐没捐,私利有多少,钱干不干净,之后是承诺履行了没有。这需要监督的能力。我觉得评50名比评10名难度要高。
记者:近年各种富豪榜推出后,社会各界对推出一个“慈善榜”的呼声越来越高,企业公民工作委员会与欧洲货币这次合作推出了“寻找中国的卡耐基——中国大陆慈善企业家排行榜”,您认为这个榜的推出对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将会有怎样的影响?
康晓光:肯定会有积极的影响,首先它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民营企业的慈善捐赠,而且我们的社会在表彰鼓励这样的行为。 艾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