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晓光: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国情研究中心研究员、生态学硕士。
记者:中国的民营企业家这几年成为关注的焦点,你认为他们目前的经济地位和承担的社会责任是否相称,如何评价民营企业家的社会表现,他们在社会公益行为方面应当扮演怎样的角色?
康晓光:企业的责任首先是把企业办好,在此基础上解决就业、提供良好的商品和服务、依法纳税,这些构成了一个好的企业公民。当然,企业如果同时能为别的相关利益人做出更多贡献就更好了。现在中国民营企业在提供商品服务、解决就业方面做的比较好,纳税方面做的不是太好,但正在好转,在公益领域感觉做得比较差。很多企业的捐赠是捐给政府,是在政府部门的号召下作出的捐赠决策,如98年抗洪和03年非典等,这些和正常意义的自愿的捐赠活动并不一样,因此很难将其界定为一般意义的捐赠。事实上,除了这类捐赠,中国的民营企业平时真正做到的环保、扶贫、教育等方面的捐赠并不多,捐给民间组织的就更少了。
记者:你认为民营企业进行慈善捐赠的前景如何,未来他们的捐赠在整个社会的捐赠中的份额会有怎样的变化?
康晓光:我虽然对现状并不满意,但对未来是乐观的。中国的文化中有叶落归根,衣锦还乡、光宗耀祖等观念,要为国家社会做贡献,做出回报。这些在海外华侨的身上体现得特别明显,很多人在移民两代人之后还要回到家乡,为家乡建设捐款捐物,并且很多华侨得捐赠数额很大。我认为大陆的企业家不会比海外的差,随着社会得进步,舆论导向的变化,企业家的捐赠必然会增多。
目前,社会经济机制还存在一些混乱,大多数企业家的资产的来路有一定的问题,使他们不敢露富,很多企业家因此很低调。伴随经济机制的完善,企业家财富阳光化,今后民营企业捐赠的发展前景是乐观的,民营企业家本身越来越干净,推动捐赠的增长越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