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烧之争,官说技术民谈监管
采访中,本刊记者发现,如今只要谈及城市垃圾处理,似乎就绕不开垃圾焚烧。不管是政府官员,还是专家学者,最常见的说法是:大城市的垃圾已无地可埋,只能选择焚烧处理的路子。
吕志毅此前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广州市人口密度大、城市化水平发展快、可用作填埋场的土地资源缺乏。由于具有占地面积小、处理充分、减容减量明显、资源利用率高等优点,广州已确立了生活垃圾综合处理走“以焚烧发电为主、填埋为辅”的道路。
他表示,对未能回收利用的生活垃圾进行现代化的焚烧处理符合环境友好型技术要求和气候友好型技术要求。针对广州市生活垃圾处理面临的状况,加快现代化生活垃圾焚烧厂建设是紧迫的,也是满足生活垃圾处理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
南京市市容管理局局长张东毛也表示,不可否认,垃圾焚烧会产生一定有害气体,但与垃圾污染本身相比,危害要小得多,现在的选择是“两害相权取其轻”。“通过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垃圾焚烧的污染物排放能够符合国家有关标准,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是可以接受的。”吕志毅也一直强调广州垃圾焚烧技术上的“先进”,希望借此说服市民。
对此,网名“巴索风云”的番禺居民认为,政府是在回避核心问题。“我们不是反对一切焚烧,而是反对不作任何处理的焚烧。政府不能一边不做分类,不把有毒垃圾分离出来,全部一起烧,一边还宣扬焚烧无毒,这叫市民怎么能够相信。”
现在,政府自始至终并没有能说服群众。垃圾焚烧是否造成污染,成了地方政府与群众分歧的又一焦点,而且在全国形成了“骨牌效应”。这一点在各地垃圾焚烧项目环评难通过中得到了验证。
专家是不是利益相关者
为了说服市民,广州市于去年10月和今年2月先后组织了两次专家咨询会,以此打消周边居民对于焚烧污染的疑虑。
广州番禺区市政园林局去年10月邀请的4名“知名专家”在有关番禺垃圾焚烧项目说明会上一致认为,垃圾焚烧的污染是可控的,不能妖魔化垃圾焚烧产生的二恶英等污染物,“二恶英是老虎,不是妖怪”。
然而,专家的“权威解释”非但没有打消番禺居民的疑虑,反而激起了对四名“知名专家”的质疑。反对者通过各种方式搜集资料显示,其中的一位专家身份后来被公开,是一家全球最大的垃圾发电企业的副总裁,而两年前这家企业开始积极进军珠三角地区的垃圾发电市场。
让公众最为不满、以致质疑专家可信度和政府公信力的,并不是专家们支持垃圾焚烧的观点和意见,而是这些支持意见背后的“利益关联”。在民众的查根究底之下,一位专家被曝申报了一项名为“一种立转炉式生活垃圾热解气化焚烧炉”的专利。这一消息被披露后,这位专家被公众指责为“锅炉专家”、“利益相关者”。
显然,这一次专家说明会非但没有说服群众接受,反而加剧了群众的质疑、对政府的不信任和更坚定的反对。
在经历了番禺全区垃圾处理大讨论、焚烧发电项目停止、全面启动垃圾分类等一系列动作之后,2月23日,广州市再次邀请了以“主烧派”代表人物、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总工程师徐海云为组长的30多位专家,齐聚羊城探讨广州垃圾处理之策。
然而,作为广州市自今年1月14日以来的“垃圾处理,问计于民”网上征询活动的一部分,专家咨询会既没有市民代表和业主参加,也不对媒体开放,只在会后公布了一份总的专家意见书。结果,不出此前市民的意料,与会专家几乎一致认为,现代化的垃圾焚烧技术是广州市生活垃圾处理的优先选择,宜采用“以焚烧为主、填埋为辅”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
面对这样的专家意见书,网名“载水之舟”广州番禺丽江花园业主表示,“既然是问计于民,为什么不向市民开放?既然专家的意见如此高度一致,还有什么需要研讨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