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强硬上马到顺应民意叫停项目彰显政府观念转变
曾在当地市民中引发强烈争议,并被社会广泛关注的广州市番禹垃圾焚烧厂选址及建设问题(详见本版11月24日、26日报道),目前有了最新的进展———番禹区区委书记谭应华近日表示,“垃圾焚烧发电厂的项目已正式停止。以后垃圾处理以某种方式落在什么地方,要形成共识,要大多数周边的人同意才行,这个比例要达到75%。”同时,他还表示,今后所有有关民生的重大项目,一开始就会让社会公众提前参与。
针对广州市政府相关代表之前“垃圾焚烧项目一定要上”的强硬表态到政府叫停项目的转变,有学者指出,这一事件中,民意表现得强大而又冷静,同时,政府也表现出对民意充分的尊重。
记者了解到,番禺区政府从2003年起就开始着手垃圾焚烧厂的选址工作。2006年,有关部门历经3年多调研和选址论证,初步确定大石街会江村现大石简易垃圾处理厂作为新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选址,并取得规划部门的项目选址意见书。
今年11月初,经过多年调研,广州番禺区生活垃圾焚烧厂的选址地点定在番禺区大石街会江村附近。由于选定的厂址是一个人口非常稠密的居住区,该结果一经公布立刻引来了当地居民的强烈争议。
周边市民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垃圾焚烧厂建在如此稠密的居住区,气体排放等环保指标无法过关;焚烧厂周边居民的癌症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并且认为用焚烧的方式处理垃圾是发达国家早已淘汰的处理方式;担心焚烧垃圾造成二恶英污染,又无法有效地监测和控制等。
之后,政府有关部门委托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针对这个项目展开问卷调查,目标人群为8公里以内的小区居民。调查显示,高达97%的受访居民不赞成在此地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
11月底,针对市民的反对,广州市政府决定对项目进行重新审视和论证,并向社会公开表示:“项目环评不通过绝不开工”。
采访中,番禺区政府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对于市民群众的反映,番禺区委、区政府采取了几项尊重民意的处理措施:问计于民,通过开展全民大讨论,广泛听取民意,发动大家建言献策;聘请专家做全区的区域规划,垃圾焚烧发电厂选址拟进行重新审视和论证;加强环境评价工作;建立科学、民主的政府决策机制,不排除进行全区群众投票;讨论建立科学的垃圾处理机制,包括推进垃圾的分类处理,实行垃圾的减量措施与焚烧发电综合处理相结合。
12月10日,广州市番禺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联合召开面向群众代表的座谈会,明确表示将重新开展番禺区生活垃圾处理系统规划修编和区域规划环境评价工作,并在此基础上由政府部门、专家、市民代表共同选择若干个垃圾综合处理项目选址进行可行性研究。
谭应华在这次座谈会上说:“我们认识到,垃圾处理问题是关系到民生的重大问题,因此,我们要从头开始,发动全体番禺的居民展开大讨论,集民意、深论证。”
记者了解到,与此同时,番禺区政府向市民散发了《创建番禺垃圾处理文明区工作方案(讨论意见稿)》。根据这份方案,除了正式启动为期半年的大讨论活动外,还将在全区范围内选择两个社区和一所小学进行垃圾分类减排试点工作。同时,番禺区将“围绕选择垃圾处理方式和处理地点的主题开展工作,让全区市民了解项目建设的法定程序,参与项目可行性研究,选址调研、论证和环评工作,科学合理决定垃圾处理方式和选址。”
另外,方案还提出,除了聘请专业机构开展垃圾处理规划和区域环评外,垃圾处理项目的选址将由现在的一个变为由政府部门、专家、市民代表共同选择的“若干个”,并且政府还将通过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项目选址周边地区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征求市民意见,择优选址建设,并稳步推进项目建设。
12月20日,谭应华再次向社会公开表示:“由于环评阶段多数人反对,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已经停止。今后有关垃圾处理的问题,必须得到大多数人同意或达成共识,才能进行。目前,经过前期的讨论,市民对垃圾分类没有什么分歧,形成了共识,所以番禹区政府决定尽快去开展。对于今后垃圾处理以某种方式落在什么地方,也要与市民形成共识,而且,周边的居民至少要达到75%的人同意才行。”
记者采访了周边居民小区的多位当初积极反对政府在当地建垃圾焚烧厂的业主,他们对政府的这个决定均表示满意。不过,也有业主担心:“项目是停了,不过我们还是有些担心,垃圾焚烧厂的建设只是在会江停下来了,那么今后会不会在别的地方烧。”
广州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李伟对记者说,如果很多决策仓促上马,会留下巨大的后遗症,就算一时解决了,但日后处理起来难度会更大。因此,广州市和番禹区政府对这个事件的处理是非常成功的,为未来再遇到类似事件的解决提供了方法、经验和教训,对全国都有借鉴作用。
“番禺垃圾焚烧厂引发的大讨论,不但提高了市民们的环保意识,普及了环保知识,还起到了让民意充分表达的作用。”另有专家指出,民众反对垃圾焚烧,主要原因就是它对周边居民健康的危害,对周边环境的污染,是关系到自己的健康和房产价值的切身利益。而从城市管理的角度看,建立大型垃圾焚烧厂不但可以解决日渐紧迫的垃圾围城压力,还可以从投入项目中得到GDP等数据政绩。但是,如果政府以强势将项目直接投入运作,就会让民众怨气不断郁积,甚至会造成群体事件。广州这种尊重民意的做法,正是今后在涉及到民生项目时,各地政府应该学习的。(记者 邓新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