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衢州2月1日电(记者 柴燕菲 赵晔娇)“鱼”与“熊掌”兼得,一直是浙江衢州的发展目标。“鱼”是经济发展,“熊掌”是环境保护与钱塘江流域环境安全。现在,环境与经济共赢已在衢州市逐步实现。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的冲击,衢州破浪前行,交出了一份靓丽的答卷:该市GDP增长11.1%,居浙江第一,这已经是连续八年高于浙江平均增速;第一产业比重降至个位数,从2000年21.3%下降到2009年的9.7%,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社会发展水平已进入浙江省中等水平行列。与此同时,衢州所有县(市、区)都已经获得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命名,是浙江省首个实现“一片绿”的地区。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座宜居、宜业、宜商、宜学、宜游的四省边际中心城市。”衢州市市长尚清表示。
“生态建设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第二阶段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尚清说,在未来3-5年,衢州将着眼于‘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致力于低碳发展,实现生态示范区向生态市的转型,用满城的绿水青山“捧”出满城的金山银山。”
牺牲数十亿GDP 对污染企业说不
衢州位于浙江“母亲河”钱塘江源头,生态环境质量关系到浙江近一半地域的生态环境安全,是浙江省的生态屏障。衢州具有十分丰富的植被和物种资源,是全国9个生态良好地区和12个具有国际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分布中心之一。
但是在上世纪“先发展、后治理”的背景下,这座生态环境优美的城市,曾因小化工、小造纸等“五小”企业的发展,环境质量开始下降。
“生态是宝贵的资源、是特殊的资本、是衢州最大的优势,环境质量下降的局面必须扭转”。进入新世纪以来,这成为了衢州共识。2003年,衢州在浙江率先启动生态市建设规划的编制,拉开生态市建设帷幕……
“到今年底,开化县的生态县建设能基本完成;到2015年,衢州市将完成生态市创建,所辖县(市、区)将全部进入生态县行列。”尚清告诉记者,在生态和经济的博弈中,衢州的发展导向可以融汇成三句话,“经济发展速度超过浙江平均水平;生态建设为浙江多作贡献;平安建设走在浙江前列。”
如果把浙江全省生态建设比作一艘巨轮,那么衢州已经把自身视为一面风帆。“在生态建设上,衢州要为浙江多作贡献”尚清说。
衢州的生态市建设规划,定位了生态发展模式,并一一道尽水源、植被、城乡一体化的统筹。
规范的框架之内,衢州率先刮起了“治污风暴”, 痛下决心切断污染源。经过几年的努力,衢江沈家化工园区49家和常山化工园区16家化工企业全部被关停或搬迁,1200多个竹料淹塘被填埋,大量的小石灰窑、养殖场也被整治,超额完成浙江下达的整治任务。出境水水质达标率,由2004年的65%提高到了2008年的100%;空气质量二级以上优良天数,由339天提高至356天。
传统工业转型提升,伴随着“经济生态化”步伐的加快。尚清向记者举了一个例子。
“衢州是浙江重要的水泥生产基地,1958年就开始生产水泥,1998年在全国率先拆除了第一条机立窑生产线,2007年机立窑告别历史舞台,现在,新型干法水泥技术国际领先、生产能力达2800万吨,且全部水泥企业推行了余热发电,电耗下降一半多,真正做到了向循环、向节能减排要效率。还有一家产值100多亿元的钢铁企业,去年通过循环,已实现用电全部自供,这也是国内钢铁业首家实现自供电,仅此一项,一年企业增效10多亿元。”他说。
现如今,衢州建立起了工业项目决策咨询制度,企业想在衢州落户,必须经过由市政府分管市长任组长,市经委、发改委、国土局、规划局、环保局等15个部门参与决策咨询机构票决。近年来,衢州每年都要对数十亿GDP说“不”,先后否决了600多个工业项目,因为这些项目的背后是污染,迈不过衢州的生态门槛。
“衢州是经济后发地区,必须强化产业选择理念,发展什么产业要与生态建设相结合,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是必经门槛。”在尚清看来,“新能源、新材料、新光源”这三新产业才真正代表衢州未来的产业发展方向。
“后发地区”的“先发思路” 太阳能光伏领跑新能源
“发展水平在人家后面,发展思路就一定要在人家前面,这样才能避免走发达地区走过的弯路。”尚清说,“‘后发地区’要追赶发达地区,一定要有‘先发思路’。这个‘先发思路’就是产业高端化、集群化,选好产业,集中力量把优势产业做大。”
一个地级城市能有如此完整的产业链,这放在全国也是难得的。伴随着中宁硅业的多晶硅、乐叶光伏的太阳能电池等项目落户、投产,衢州已经形成了一条“多晶硅——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完整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七号航天飞船”,衢州的单晶硅片见证了中国航天史。
早在20多年前,衢州开化县就兴起了单晶硅产业。经过多年的历练,开化工业园区已经集聚了25家规模以上单晶硅和有机硅企业,2009年,硅企业总产值占了该县工业总产值的62%以上。
现在,开化县已经专门建立了“2+6”产业体系,成立光伏和有机硅产业领导小组,与浙江大学合作,制订光伏产业发展规划,系统谋划光伏产业发展。同时,出台产业高端化的项目财政贴息、人才引进、招商引资等政策措施,扶持光伏龙头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集聚发展,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发展信心。
去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在政府支持下,众企业通过加强管理、加快技改、抱团联合、规模经营等方式“逆势突围”。
万向硅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当起了“娘家人”,公司依托硅电子产业协会,新组建外贸公司,对30多家会员企业所需生产原材料,进行统一采购和分销,构筑了产品质量的“防护网”。浙江矽盛电子有限公司实行“双带加工”经营,将本厂生产的单晶硅片委托国内电池片厂家生产电池片,再回购电池片转卖给欧洲厂家,抢到了欧洲多笔太阳能电池组件订单。
目前,衢州已经成为浙江省特色产业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获得了国家级空气动力机械特色产业基地和浙江省光伏产业、电光源产业、电子元器件及材料等产业基地的命名,氟硅产业被列为浙江省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单位,这意味着衢州已拥有与东部沿海城市同样先进的高新产业布局。
“‘低碳’让我们看到了新能源产业的巨大潜力,下一步,衢州将顺应‘低碳’发展潮流,坚持‘高端化’导向,主攻新能源产业,致力打造‘氟硅之都’,大力发展太阳能、核能、生物质物和风能等,使“低碳”、“新能源”成为衢州产业品牌、城市品牌。”尚清这样说。
好山好水引来鲟鱼 鱼子酱堪比黄金
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看似一对很棘手的矛盾,在衢州已经得到了有效的解决。优越的生态环境条件已经成为衢州提升区域形象、吸引要素集聚的最大优势、最亮名片。
近年来,就有一条条鲟鱼主动“游”到衢州繁衍生息。鲟鱼是做鱼子酱的主原料,在欧洲人眼中堪比黄金。
2007年2月,衢州建成了第一家鲟鱼养殖基地。目前,基地面积达5万平方米,蓄养成鱼3万条300吨,直接带动38户农户养殖鲟鱼,促进农户增收300万元,被农业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授予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
好戏连连。今年1月12日,国家级鲟鱼良种场暨鲟鱼鱼子酱加工中心正式落户衢州。这个中心总投资2.5亿元,预计年产鱼籽酱30吨,鱼肉500吨,力争全球加工规模第一。
“一条鲟鱼的价值约等于一辆奥迪车,它体积也很大,游在水里就像潜水艇。”尚清告诉记者,鲟鱼产业发展得益于衢州的水资源,衢州要善待优质水资源,做大做强鲟鱼产业,带动更多农户增收。
同样被衢州的水资源征服的还有龙头饮料企业。据悉,自从旺旺在2005年底正式落户衢州经济开发区以来,浙江明旺乳业有限公司已先后3次获得增资,投资总额达到5980万美元。现在,衢州已经成为旺旺集团旺仔牛奶在中国大陆最大的一个生产基地。此外,娃哈哈也投资2亿,在衢州兴建饮料生产厂。
“优质水源是衢州最为宝贵的财富之一,并成为衢州提升区域形象、吸引要素集聚的最大优势、最亮名片之一。”尚清说。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陆游的老师曾几在《三衢道中》如是描绘衢州的美景。先天的良好生态条件,衢州一直在保持,天脊龙门、钱江源等生态休闲游加快发展,开化龙顶、常山胡柚等绿色农产品等备受青睐……
“四省通衢,衢州作为浙江的西大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浙江形象。”在尚清心中,已经有一个初步想法,要建设一个浙江的生态样板,“衢州完全能做的到,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定能在衢州相映成辉。”(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