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核查央企非主业投资
7月17日,国务院国资委规划局一位人士向记者证实,国资委近期将下发通知,严格规范中央企业非主业的投资行为,特别是违规入楼市和股市。
通知同时要求央企严格遵守《中央企业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2006年6月发布),做好资金和投资管理工作。
这是继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和中国海运(集团)公司被审计署、银监会查出违规炒楼、炒股后,国资委对国企违规投资采取的又一治理措施。
“对于违规操作的两家央企,我们已经开会做出了处理。同时我们要求央企和其他地方国企认真自查,以示警戒。”国资委一名官员告诉记者。
据记者了解到,国资委产权管理局、规划局等部门,都在通过各种形式,对国企资金进入股市、楼市等非主业领域的投资行为做更严格的监管。
中国海运“补漏”
几名中央企业人士向记者透露,在两央企违规炒股、炒楼事件曝光后,“风声变得很紧”,央企对股票市场的投资行为,更为谨慎。
“我们已经规范了相关审批程序和操作流程,专门设立了集团资本运营处,加强监督管理。”该事件违规主体之一的中国海运集团总裁办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获知相关违规事件的当天,中国海运集团紧急召开会议,包括集团总裁李绍德、副总裁张国发在内的公司领导均出席会议,决定开展一次资金管理大检查;强化资本运营处的监督、管理职能;抓紧做出向国资委的进一步报告;对有关部门负责人此前作出的责任处理进行了通报。
据介绍,由于资金的集中管理统一使用,中国海运集团结算中心在一定的时间内会出现闲置资金,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参与一些“高效低险”的金融活动,使沉淀资金变成活钱,存量资金变成增量资金,产生“钱生钱”的经济效益。
根据银监会的公告,中国海运集团结算中心在2006年6月23日、7月21日的两笔申购新股中,直接或间接挪用了贷款资金,而这两天发行的新股分别是中国银行、大秦铁路。
中国海运集团结算中心目前管理集团下属账户1700余个,年资金结算流量达4100亿元。
“本来在资金利用上,使沉淀资金变成活钱,‘钱生钱’也是有道理的,像GE公司也会对资金进行集中管理,将存量资金的效益最大化。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如果没有专业人士管理、资金来源不合理、投资流程和风险控制不够严密,那是很容易出现问题的。”一位国际投行人士认为。
核查非主业投资
据悉,在国资委近期召开的厅局级高层会议上,国资委的几位高层领导,对央企和国企资金违规入市的行为,都“措辞严厉”,要求各相关部门展开查处,同时也警示地方国资委,“看好”各自的企业。
国资委的各个相关部门,包括纪委、监事会、产权局、业绩考核局、规划局等,都对此事高度重视,分别从各自部门的职权出发,进行自查,并警示央企和地方国资委。
“比如,产权局要对国有上市公司股权变化做进一步的核查;规划局要对央企资产负债率是否在可控范围内进行核查,对央企投资是否属主业进行核查,对央企的资本预算是否与之前上报的预算计划有大的出入进行核查。”一位国资委官员介绍说。
按照2006年颁布的《中央企业投资管理行为规范暂行办法》,三类企业的非主业投资必须上报审核:一是资产负债率进入65%至70%的“黄灯区”;二是非主业投资超过总投资的5%;三是非主业资产超过总资产的5%。
国资委官员在解释这个《暂行办法》时认为,虽然没有明确禁止央企投资非主业项目,也没有限制投资非主业项目的种类,包括证券、期货投资等,但三条“红线”把非主业投资压缩到极为狭小的规模之内,目的是引导央企发展主业,减少非主业投资的风险。
而在两家央企出现明确违规行为之后,国资委规划局也在制定新的通知,要求央企严格控制非主业投资,做好资金管理工作;并要求央企制订一套科学民主的投资决策程序,并严格执行。
“7月初出台的一系列关于规范上市公司国有股股权转让规定的同时,出台的《上市公司国有股东标识管理暂行规定》目的之一,就是对上市公司国有股流通问题进行更有效的监管。”国资委产权局的一位官员也告诉记者。
按照这个新规定,7月1日之后,在国资委和证监会的内部管理体系中,对国有股东证券账户标识为“SS”(State—owned Shareholder),目的是对其账户变动情况进行动态监管,建立起动态监测系统。
在此之前,国资委曾要求央企规范金融投资行为,涉及金融相关的投资和业务,都统一由专门的财务公司进行管理,并上报国资委。
2006年底,中石化集团曾通过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拍卖中石化系的金融资产,包括银行、保险、信托和证券公司四类97个打包项目,其中交通银行股份总计2亿多股,占交行总股本的0.4%,这些项目的挂牌价格总计为7.5亿元。
不过也有投行人士担心,对国资委来说,虽然可以通过一系列规定、法规层面再三进行严格监管,但也无法监控到每一家企业的资金末梢。
对此国资委一位高层回应说:“国资委自上而下的监管,不应该是猫抓老鼠的游戏,而更多有赖于在一定的规则约束之下的企业自律行为”。
“国资委只有一个,而央企有150多家。”这位官员说。本报记者 段晓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