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
每周城里城外忙“迁徙”
对很多京城“学租族”来说,千辛万苦租到房子意味着一种新的生活的开始,尤其是住在亦庄、望京、天通苑这些大型社区的家长,从此开始了自己年复一年的“迁徙生活”,有家长无奈地称自己是游牧民族,游牧民族是逐水草而居,他们是追逐着优质教育资源而跋涉。
一位名为“豆豆妈”的家长和记者在论坛里交流时说:“我家孩子2004年上学前,我们一直住在位于亦庄的新房。虽然在孩子入学时,由北京二中和史家胡同小学联办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已经开始招生,但由于是新建校没有可以借鉴的‘历史’,还是选择了让孩子回城读书这种较为稳妥的方式。我们在城区租了一个很小的一居,在这里只是吃饭、睡觉、孩子写作业;周末回到亦庄自己的大房子里,孩子像度假一样高兴。想想一家人有家不能回,心里有时挺不是滋味……”
四年级孩子的母亲栗女士在教育社区的论坛上“介绍经验”说,虽然京郊一些大型居住区有不少所谓的名校办的分校,但是家长们打听后发现,学校当时的教师队伍并不都是名校师资,学生生源的水平也不好保障,即使硬件条件都很不错,但是很多家长不敢做此“赌注”,于是这些家长最终选择纷纷加入“学租族”行列。他们周末和寒暑假要回到自己家里,租的房子宁肯空置几个月也不能退掉,因为再租就不容易了,租房成了很多家庭一个沉重的经济负担。
据了解,随着北京大型社区,特别是天通苑、回龙观、通州、亦庄、大兴等地新城的建成,因孩子上学引发的种种问题日益凸显,可能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家长为孩子教育而长年迁徙,追溯其根源,还是由于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引起的。
烦
网上兴起家长“换租大行动”
对于这群自己有房却要执着地成为房客的人们,要租到价钱合适又称心的房子基本上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于是,有同病相怜的家长积极展开“自助”活动。
记者发现在一个著名的教育网站的论坛上出现了有关家长“换租大行动”的帖子。帖子称:“本帖的目的是为需要交换住房者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学校定了后,尽量住得离学校近点便成了又一个考虑的问题。也许会有这样的情况:某两家(或三家)交换一下(租金另议),各自问题迎刃而解;就是单纯的求租或出租,也可以在这里提供信息。”这个建议一提出来,立刻引来家长们的叫好,目前已经跟帖上百页。
韩女士的孩子今年到北京西城上一年级,她已经通过网上跟帖留言找到了离学校近的房子,而她自己在东城的房子也开始在网上征询租户。“现在的住处走路只要5分钟就能到学校,接送孩子方便多了,孩子早上也能多睡一会儿。”韩女士说,租给她房子的人也是一位学生家长,他们已经到海淀去租房了。“现在就是这样,为了孩子上学方便,大家都不住自己的房子,换别人的房子住。”韩女士说现在她住的房子月租是2900元,她东城的房子如果租出去大约每月2600元,相当于她每个月要补贴300元钱。“这已经很合适了,如果不换房,每个月的路费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然而“换租大行动”毕竟只能惠及小部分的家长,由于是自发行动,房源有限,租到满意的房子仍然不是一件容易事。
苦
宁肯自己受累不让孩子受罪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对于上学租房的问题在家长当中也存在着相当大的意见分歧,归根结底是一种教育理念的问题。有教育专家称之为奇怪的现象——很多家长虽然自己可以忍受换几趟车、一至两个小时才能挤到单位的痛苦,但却接受不了孩子上学也遭受同样的折磨,宁肯自己吃苦,也不想让孩子遭一点罪,这大概是中国家长的一种普遍心理。于是租房大军越来越浩浩荡荡。
家住朝阳区麦子店的邹先生对“学租族”一直持反对意见,他认为孩子不应该这么娇着惯着,什么都给他提供最便利的条件,为孩子排除一切困难和不便之处,其实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什么好处,“我们小时候上学,都自己坐车骑车去,谁听说过为了上学搬家呀!”他自己“现身说法”,他的女儿在东城区丁香小学读六年级,从五年级开始他就让孩子自己坐车上下学,在此之前,他用了很多时间教给孩子自我防御的一些办法,现在孩子每天上下学要穿过嘈杂的北京站已没有问题。“我女儿已经练出来了,机灵着呢,绝对不会轻易上别人的当。”邹先生对此相当的自信,他认为这种锻炼可以让孩子增加社会常识和随机应变的能力,会提高她将来的社会生活能力。
据了解,目前一些小学也鼓励高年级孩子自己上学,实验二小提出,希望五六年级的学生如果住得不太远最好自己坐车上学,这样免除了家长打车开车每天接送孩子的辛苦,也解决了学校门口每天交通拥堵乱停车的麻烦,最重要的是锻炼了孩子自我生活的能力。
但是,仍然有相当多的家长表示对孩子“很难放手”,社会治安和交通问题是他们永远不能释怀的隐忧,最终还是选择护送或者搬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