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难倒英雄汉,外地生被迫剑走偏锋
留沪门槛高了加分生意火了
资料图片 来源:广州日报 图 廖靖文、黄蓉芳
为一纸上海户口
“消得人憔悴”
这个寒假,华东政法大学金融专业的大四学生洪江旭回到家乡昆明的银行实习,发现那里的工作待遇不比上海差,原来一心想留在上海的他决定“上海、昆明两边都准备”,“我想进上海本地的国内银行,但这些银行大多把上海户口作为招聘条件,而外资银行又因为金融危机不景气,留在上海太难了。”
洪江旭已经留意到,早在去年12月初,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发布了《关于做好2009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工作的通知》和《2009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办理本市户籍受理办法》,这比往年提前了两个多月。
不过仔细看后,洪江旭发现“和往年差别不大,办户口还是比较难”。为了毕业后能顺利留沪,大学期间,洪江旭参加了计算机等考试,为留沪加分做了很多努力,但现在感觉“基本上是无用功了”。
而上海理工大学的研三学生方华(化名)则还在做最后的努力。方华的学习成绩不错,按照去年的“非上海生源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评分办法”计算了一下,已经有了69分,距离去年的“标准分”只差2分。虽然今年的评分办法和“标准分”都没有公布,但根据预测大约是72分,因此如何再拿到3分,就是方华这几个月最重要的事情了。而他打听到的消息是,通过专门经营加分生意的公司是比较好的捷径。
从2004年起,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办理上海市户籍开始实行“评分制”,“标准分”为非上海生源进沪就业申请上海市户籍的基本资格分。学生各项要素累积分值高于标准分的,可办理上海市户籍;低于标准分的,则办理人才类上海市居住证。标准分由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根据上海市政府户籍人口机械增长调控要求确定。
实际上,从2007年开始,上海市有关部门就没有公开过“标准分”究竟是多少,外地生源的应届毕业生在申请后只能知道自己是否通过,所以在很多应届生聚集的网络论坛上,询问标准分是多少的帖子非常多,大家也只能根据“多少分通过了”、“多少分没通过”来猜测标准分。据了解,2007年的标准分为70分,2008年的标准分为71分。一个标准分,让很多在上海读书的外地生源学生“为伊消得人憔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