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勤的老师们
来自云南的王冀萍同学生活在城市,但一次到临沧贫困地区农村学校参观的经历让她受到极大的震撼。她说:“那所学校,只有一位老师是师范毕业,其他都是高年级的孩子留校教书。我选择师范,就是想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总理点了点头,对她的选择表示赞许。他说:“做师范生要懂得两点:一是要有爱心。老师要爱学生,学生要尊重老师,同学之间要互爱。二是要有知识。知识是无止境的,知识可以改变人生,可以为每个人创造美好的未来。如果大家在师范大学里把这两条都学到了,融在了血液里,并推向整个社会,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就会更好。这也是我对大家的寄语。”
黄婷同学来自云南普洱,就在今年高考前那里发生了较大的地震。她表示,自己想四年后回到家乡,为灾区重建特别是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总理勉励她好好学习,并请她向灾区人民带去亲切的问候。来自深圳的刘贺同学则告诉总理,家乡经济很发达,但少数学生面对各种诱惑,无心学习。听到这里,总理十分郑重地告诫大家:“外面的世界五光十色,诱惑确实很大。但同学们必须要坚守心里的道德底线,必须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把自己的一切献给社会、献给人民、献给祖国。只要怀着极大的社会责任感去学习、工作,我们的生活就会是多彩的,我们的精神就会是高尚的。”
来自贵州的朱毅同学说,到学校报到后,自己领到了免费的床单、被褥等生活用品。他表示,自己不会辜负社会的期望,好好学习,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奋斗终身。总理勉励他说:“你从贵州来,回到贵州去,这很好。贵州虽然还比较贫困,但正在发生变化。改变落后面貌,关键在于人才。只要培养出大批人才,你的家乡就一定会变得更好。”
郭建富老师在发言中表示,目前许多农村教师的收入不高,生活困难,建议进一步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温总理接过这一话题说:“办教育要用心力,还要用财力,两者不可偏废。用心力,就是学校要目光远大、勇于创新,把最新的知识和最好的技能教给学生;用财力,就是要不断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今年,我们在六所大学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目前看做得很好,报考的人很多,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学生多,农村的学生多,优秀的学生多。今后,无论是国家,还是教育部门,都要用更大的心力、用更多的财力,保证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获得成功。近年来,教师待遇正在逐步提高,但是不均衡。有些地方财政困难,教师收入较低。对此,政府要给予关注,财政要给予支持。”
从北师大毕业近50年、从未离开过讲台的王炳照老师介绍说,北师大建校105年来,为全国特别是基层和贫困地区培养了大量的优秀教师。他建议,师范教育要办出特色,培养出更多的优秀教师。温总理听后表示,实施免费师范生制度,目前是试点阶段,今后会在实践中进一步加以完善。他说:“师范大学和一般大学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一是师范大学学习的综合性更强。一般大学的学生学习重点在于知识本身的研究,为学问而学;而师范大学的学生学习还包括知识关系的研究,为教育而学。一般大学的学生可以‘独善其身’,而师范大学的学生则要‘兼善天下’。二是师范大学造就的应是堪称人师的教育家,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因此,对师范生的道德要求就更高。教育,不仅要言教,还要身教;不仅要立己,还要立人。为此,师范教育必须贯彻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学知识、教书、做人相结合。”
最后,温家宝动情地对大家说:“教育事业是人类最崇高的事业,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不仅可以影响一个学校的孩子,还可以影响整个社会。希望你们在这所有光荣传统的学校里,接受文化的熏陶,感受人文情怀的温暖,呼吸自由的空气,真正享有智慧之光、仁爱之美,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民教师。”
温总理的话,在会场里激起长时间热烈的掌声,引起了所有人深深的共鸣。参加座谈的全体免费师范生赠送给总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本留言册。每个同学用笔在上面写下了自己的心愿。
分手的时间到了。校园的道路上,挤满了前来送行的师生。总理与大家一一握手,依依惜别。(邹声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