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00年春天,江泽民总书记在沿海地区视察工作时,号召一些沿海发达地区和城市“要富而思进,要在全国率先实现现代化”之后,全国许多地区纷纷掀起了率先实现现代化的高潮,分别提出本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实施方案和衡量现代化进程的指标体系,比较典型的有:
中国各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表
进入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中国在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已经不适宜采用传统工业化时代的现代化标准,而应当不失时机地提高现代化的目标函数,增加实现现代化的难度,始终瞄准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不断逼近这个水平并最终于2050年进入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行列。
在一些地区和城市率先实现现代化的规划中,由于对现代化的内涵认知缺乏更深层次的挖掘,加上简单地应用即使在传统工业时代也不算优秀的指标(如英克尔斯标准),因此出现了一些矛盾的提法,如“先实现现代化,以后再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这事实上没有把中国实现现代化的二元特征,在新的目标要求下完整地统一起来,也没有认识到现代化目标已经随着人类的整体发展产生了质的飞跃。在我们所规定的“相对现代化目标函数”中,以可操作的方式,将我国与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动态性差距,作为实现现代化的任务;将此种差距的缩小与弥合,作为中国各地区实现现代化的相对能力比较,并在未来的时间内先后抵达这个目标,最终作为一个国家整体将在2050年实现在这个阶段的现代化目标。
我们根据以下三种事实去构建中国各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的时间表:
其一,应用在2000年中国与世界中等发达国家在8个方面的对比分析,获得了按差距大小的排序,由此作为率先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依据”。
其二,应用中国科学院所拟定的3组8项35个指标,从中国现代化进程所处的“时代重叠”(工业时代与信息时代)、“目标重叠”(传统工业时代的目标与信息时代目标)、“过程重叠”(在工业化进程中叠加信息化进程)等二元性特征中,分析各地区的优势,并进行排序,作为度量可能率先实现现代化的“能力依据”。
其三,应用三类倒U形曲线的现代化进程宏观判据及相应的五项辅助判据,对每一个地区进行定量的动态监测,从中发现可以率先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依据”。
通过以上三种分析(即目标依据、能力依据、过程依据)并对其结果进行归纳和统一对比,依照附录7所提供的基础算法规则,我们获得了在中国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地区排序及各自到达现代化目标的时间表。
最后,对各类条件的综合分析所得出的基本结论是:
上海将作为中国第一个跨入现代化的直辖市,大约再用15年的时间(2015年)可望全面赶上当时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北京是中国第二个可以跨入现代化门槛的地区,时间是2018年。
广东省于2021年进入实现现代化的行列。
天津市于2026年进入实现现代化的行列。
江苏省于 2033年进入实现现代化的行列。
到2050年,中国作为一个国家整体,将全面达到当时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实现在这个阶段的现代化目标。其后,将动态地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到2050年以前全国将有13个省、市提前实现现代化目标。
到2060年以前,全国将有27个省、市、自治区实现现代化目标。
最后实现现代化目标的是:
甘肃(2062年)
青海(2065年)
贵州(2070年)
西藏(2075年)(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撰写)
中国网 2003年1月2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