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何才能遏制内外“毒流”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周宁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在现代国际体系中,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找资源,在产业上只搞利润高的,比如高科技或军事产业等,同时利用严格的环保等制度优势把薄利的污染产业挤到了发展中国家。而后现代化国家由于历史劣势,不仅要消化自己产生的“毒流”,还要接受发达国家运来的“毒流”,承受双重毒害。更重要的是,在观念上,这些发展中国家往往是唯发展主义,认为只要能发展就对,只要今天发展就对,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观点,这种发展是歇斯底里的,未来将付出代价。
周宁说,在中国由于自身环保标准很低,垃圾处理成本非常小,成了一个“暴利行业”,没有过硬“关系”的人甚至还不能从事废旧品回收行业。因此,对于垃圾问题,中国首先应该在自身上下功夫,进行社会的公开讨论,从标准上更严格地规范,立法限制企业不能为了谋求利益而出卖故乡,不能留给子孙后代一个垃圾场。中国必须要在体制上有自觉的意识。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全世界经济发展城市化,消费增加必然导致垃圾增多,可以说是消费至上主义的全球化导致了垃圾问题的日益严重。在这个过程中,西方选了一个简便的方法,用经济手段解决环境问题———向国外输送垃圾。这表面上是一个市场问题,但又不是单纯的市场问题。去年,美国对中国出口增长最快的就是垃圾。这种手段不道德,容易引发政治纠纷,而最理想的解决方式是全球各国都应改变生活方式,但在现实中处于弱势的发展中国家不太可能约束发达国家。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解决垃圾问题一方面要落实在技术进步上,同时提高环保标准,大家公平地分担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