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走访电动自行车专卖店,有经销商表示,“很多消费者买了车又退货,担心日后有麻烦,不能正常使用”。
中国自行车协会助力车委员会主任委员陆金龙表示,销售受到影响是目前电动自行车企业的普遍现状,无论大小企业。
速派奇电动自行车制造部经理陈凯建表示,冬季天气寒冷,本身就是电动自行车的销售淡季。此外,消费者为避免使用麻烦出现的观望情绪,也是销售下滑的原因之一。
“这是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胡刚表示,虽然,国标委听取民意缓行“电摩新国标”,但是之后的结果仍然未知。
“已经有经销商出现一些情绪,面对销售下滑,却要承担各种运营成本,有经销商在考虑是否需要转型了,”胡刚称虽然有担心,但是企业也正在抓紧喘息之机谋出路,“目前新日抓紧进入电动摩托车生产领域的准入申报;同时调整产品结构、工艺,所谓‘超标’的电动自行车就不生产了。”
行业优胜劣汰将会加速
除了在等待中转型,各路企业以及专家,都在为电动自行车行业出台自己的新国标奔走。
陆金龙对记者表示,电摩新国标暂缓执行之际,电动自行车阵营近期将集中开会,抓紧讨论制定行业新标准,“刷新”1999年的电动自行车行业标准。
清华大学马贵龙教授表示,电摩新国标号称无缝对接了1999年《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其实并没有与时俱进,有技术瑕疵。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执行的话,行业将出现萎缩。
目前,业内公认的数据是,2008年全国电动自行车生产许可证申领企业达到2394家,其中有100多家是原来的摩托车生产企业。行业总计年产量在2000万辆左右。
如果按照40/20电摩新国标执行,如此前所述,由于近10年技术和市场需求发展,市面上90%的电动自行车均是超标车。“这样会把98%的企业憋死,行业也就萎缩了”,马贵龙表示。
陆金龙也认为,如果不暂缓电摩新国标执行,全国90%以上的电动自行车,也就是1亿辆都不符合要求。那么,2000多个厂家、500万从业人员、以及3000多家配套厂商、几十万经销商都将面临生存危机。
根据工信部规定,获得摩托车生产牌照的企业必须满足以下条件,项目总投资不得低于2亿元人民币,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不得低于1亿元,其中设备投资不得低于8000万元;注册资本不得低于8000万元。这意味着,很多没有资格转型的中小企业只有走上破产之路。
但马贵龙称,制定行业标准和行业洗牌是必然的。即使改妥电动自行车标准,行业的优胜劣汰也会加速进行。
“目前,电动自行车企业平均年产量1万台的年产能,说明行业的集中度太低。”马贵龙说,很多不规范的电动自行车小企业,生产非货真价实的产品,涌入市场,造成不正当竞争,“2000多家企业整合、重组至几百家是正常情况,经过整合、规范的电动自行车行业产量将翻两番乃至三番,冲击3亿辆、5亿辆的市场保有量。”
- 链接
其他国家一般对电动自行车的重量都没有限制,但对于速度和功率的限制却各有不同。
●法国限速25公里/小时
●韩国限速30公里/小时
●美国限速32公里/小时
●英国规定,电动自行车的最大功率不得大于200瓦,限速15英里(约合24公里)/小时,而且必须保留人力脚踩构造。
●日本规定电动自行车电机的最大功率不得大于250瓦,速度到24公里/小时,电动助力就要减到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