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图片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数据库/周刊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京沪深元旦楼市降温 成都惊现住宅零成交 规定楼盘调价前先申报 -上海熊猫乳品8个月前已查出三聚氰胺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方案将出 -昆明桥梁垮塌疑因偷工减料 未签合同 东北特钢8工人维修时死亡 -江苏盐城大丰一村51名儿童被查血铅中毒 污染源为当地电池企业 -大雪天推高北方菜价 华北华东多省市电煤告急 部分城市拉闸限电 -河南称黄河入境水质逐步恢复正常 水源地未污染 三门峡落闸拦污 -内蒙雪灾被困千人获救 各地迎入冬最低温 局部-32℃ -18℃冻京城 -中国09年对全球经济贡献率超50% -海南国际旅游岛获批 放宽落户条件 支持相关旅游企业上市 意见 -学者:2010中国GDP或超日本 位居世界第二 日本焦虑被中国超越
首页>>文化发展
曹操墓广受质疑背后是地方政府信用透支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2010 年 01 月 05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安阳发现曹操墓这件事一开始就受到广泛质疑。从网络舆论来看,持怀疑态度的人几乎是一边倒。虽然有关专家进行了多次解释,但并未打消人们的疑虑,相反,每一次的解释又引发新一轮的怀疑浪潮。

在我看来,比起“周老虎”、“欺实马”、“躲猫猫”、“纸币开手铐”此类真实的谎言,曹操墓其实还算是比较靠谱。我个人认为,其真实性至少没有舆论怀疑的那么低。质疑的观点,多数属于猜测,有些猜测确实也很有道理,但没有可靠的证据,对于正方的反驳还不是致命的。相反,支撑该墓葬确为曹操墓的证据,既有出土的文物,又有史料的佐证,还是很有说服力的。

因此,从正反双方持有的观点和证据来看,正常情况下,各自的支持者应该五五开才是。但现在的问题是,在质疑一方证据并不充分的情况下,却在舆论上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从网络上透露出来的信息来看,乐观估计,像我这样倾向于相信该墓葬就是曹操墓的人不会超过一成。

难道是公众失去了应有判断力了吗?不,与其说公众在怀疑证据,不如说在怀疑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在这一事件中,公众质疑的地方政府既包括墓葬所在地的地方政府,也包括考古部门,因为在中国,考古部门并不是纯粹的学术机构,从经费来源和机构设置上看,它更像一个地方政府部门。公众又何以失去对地方政府部门(包括一些学术机构)应有的信任呢?恕我老套,我不是又要举那个老掉牙的“狼来了”的故事。一次又一次,在公众需要了解真相的时候,一些地方政府部门没有尊重公众的权利,没有尊重常识,以谎言代替真相。比如“周老虎”,比如“欺实马”,比如“躲猫猫”,比如“纸币开手铐”,在公众一次次地被忽悠,一次次失望之后,地方政府信用被透支殆尽,以至于在发布“曹操墓”这一类还算靠谱的信息时,公众也本能地拒绝相信。

而墓葬所在地各级政府的所作所为,则进一步地加剧着公众的不信任。如果说传说中那个高喊“狼来的”的孩子只是出于无知,只是好玩,当下某些地方政府部门对真相的刻意掌控,则是出于精明的利益计算。安阳当地政府几乎毫不掩饰对该墓葬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的渴望,已经出台了一揽子经济开发计划,指望该墓葬能将当地的GDP稳稳地提高几个百分点,当然这也会为地方官员的政绩、仕途增加有力的砝码。当地方政府成为一个自我创收、自我消费的利益主体,其利益又与公共利益不完全契合甚至相悖的时候,公众对于地方政府的不信任感只会加剧。

地方政府信用透支,就意味着政务实施的成本大大增加,即使这个政务是善政。这些成本的最终承担者又是社会,又是公众。如果这一情形继续蔓延,于地方政府于公众,都不是什么好事。(周云)

来源: 中国青年报

相关文章:
曹植遗骨下落不明 DNA鉴定曹操墓设想落空
专家:曹操墓严密科学的考古结论值得信赖
多人自称曹操"后人" 河南安阳曹操墓现"认亲"热
魏晋文学专家黄震云:"曹操墓"遗物真伪解读
考古队领队面对质疑:曹操高陵经得住历史考验
曹操墓真假之辨引公众热议 考古不再“纯学术”?
专家称曹操墓中两具女尸可能系中毒而亡
发掘曹操墓县政府投600万 后人难寻 不如找曹植墓骨骼DNA比对
图片新闻:
09中国城市竞争力榜单出炉 香港拔头北京第三
中国将在马来西亚投建磁悬浮列车 总值超10亿令吉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