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30日电 (记者王希)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正深刻改变着全球资金的配置方向和规模,如何利用危机带来的机遇不断提高我国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我国对外开放中面临的新课题。12月3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对下一步我国利用外资工作做出了明确部署。
扭转外资持续下滑局面
利用外资是我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内容,与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息息相关,目前我国一半以上的出口额都是由外资企业贡献的。
在金融危机的“海啸”面前,国际投资者普遍收缩或暂停了对外投资,对中国市场也不例外。对此我国政府及时出台了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通过完善服务和优化投资环境,有力扭转了外资不断下滑的趋势。
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自8月份起,全国吸收外资已连续4个月保持增长,预计全年实际使用外资850亿美元左右,下降约8%。
“这一数字低于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平均降幅,不仅说明中国引进外资的一系列举措成效显著,更说明投资者对中国经济长远发展抱有信心。”经贸问题专家周世俭说。
根据美国商会最近对400家在华外资企业所做的调查,超过九成的受访者认为,在中国经营前景乐观,65%的企业计划在2010年进一步增加对中国的投资,这一数字比去年同期增加了7个百分点。
稳住规模,更要提高水平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不断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更好地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对于危机中“稳外资”取得的成绩,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坦言,我国一般劳动密集型产品加工能力已经相对过剩,引进外资更重要的是要调整结构,提升水平,引导外资在更高端的领域和我们一起发展。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绿色经济、产业升级和区域协调已成为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核心。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外资政策应从过去追求经济效益转向促进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断引导外资为中国的产业升级服务。
“未来一个时期正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结构调整的关键期,我国要更加鲜明地推行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利用外资带来的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将国际先进资源‘为我所用’,有利于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对外经贸大学中国开放型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何伟文说。
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我国将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扩大开放领域,鼓励外资投向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产业。
数据显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0年来,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由1998年的23.51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66.19亿美元,增长了181.54%。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外资只占到全国的7.2%,和中西部地区的人口数量和地域面积并不相称。
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要引导外资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和增加投资。鼓励外商在中西部地区发展符合环保要求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到中西部地区投资的外商企业加大政策开放和技术资金配套支持力度。
推进投资便利化营造公平市场环境
今年以来,通过落实简化审批程序、加大投资推介力度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我国努力稳住了外资规模。面对明年国际上金融危机与经济复苏相互交织的复杂局面,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创造更加开放、更加优化的投资环境。
按照部署,我国将全面清理涉及外商投资的审批事项,最大限度缩小审批、核准范围,增加审批透明度。同时,规范和促进开发区发展,加快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完善外商投资企业外汇管理,简化其外汇资本金结汇手续。
业内专家指出,中国对外资的强大吸引力不但源自巨大的市场潜力,也来自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稳定的法律环境。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日前表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在制定外资政策方面,将着力于为外资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的后期管理和服务,使行业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