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千亿斤粮食增产规划布局
国务院于今年发布了《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到2020年,我国粮食生产能力将达到11000亿斤以上。为此,该规划从技术路线、优化粮食生产布局、重点工程建设、构建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本次规划根据农业区划特点、生产技术条件和增产技术潜力等因素,将全国粮食生产区划分为核心区、非主产区产粮大县、后备区和其他地区四类。按照发挥比较优势、突出重点品种、注重调出能力、兼顾区域平衡的原则,确定分区、分品种增产任务。
本次布局是根据农作物的特点和原来传统的产区特点以及产粮地区适合的作物种类等条件,结合水土优势对全国耕地进行的有效划分。布局的关键在于耕地资源以及灌溉水源两个条件,对于粮食生产,各种技术手段和优良作物的选择都必须依托土地和水源,在当前全国力保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的关键时期,粮食增产规划的提出无疑会给人一种“时间紧,任务重”的感觉,不过,粮食安全的形势已客观造成了这样的态势,刻不容缓。
配合粮食增产规划,我国五大盐碱地开发治理的提出时机显得恰到好处,由于我国盐碱地面积超过5亿亩,其中盐地面积约为1亿多亩,剩下4亿亩碱地的开发利用对于国家耕地资源开发极为重要,治理技术的选择运用对于盐碱地的治理至关重要,盐碱地的成功治理又对国家保障耕地资源起到关键作用。
粮食问题是国家发展的基本保障。土地和水源决定粮食生产,粮食安全生产又决定国家粮食安全,粮食增产,战略意义将迅速凸显。(李海楠)
10.中国推进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合作
图们江区域开放开发、中亚油气管道建设、东盟自贸区即将运行、CEPA的更多开放等,中国发展与中亚、东北亚、东盟周边国家以及粤港澳地区的经济合作,已形成良好的周边国际环境和经济环境。
中国周边国家大多数为发展中国家。东北亚地区合作以图们江区域项目为核心;东南亚合作以澜沧江—湄公河开发为主;中亚合作在上海合作组织的框架下,以新疆为核心加强与中亚五国的经济合作及新欧亚大陆桥项目。
2009年,《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上升至国家战略,在联合国计划开发署的指导下,包括中国、朝鲜、韩国、蒙古、俄罗斯等东北亚国家将有望展开合作,共同开发图们江区域。同时将辐射我国吉林、辽宁、黑龙江和内蒙古等省区。
中亚五国为新亚欧大陆桥沿线或辐射区的国家,中哈油气管道的先行建设使得我国进口油气战略通道建设取得极大成效。开拓周边国家的市场,不仅可以扩大我国产品出口,还有助于弥补国内资源不足的缺陷。目前,我国与中亚国家的合作不仅包括能源开发,还有新欧亚大陆桥建设,以及边境贸易等。
南亚地区主要指湄公河流域国家,即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2010年1月,我国与东盟十国共同建设的东盟自贸区即将运行,关税壁垒的取消、互补性贸易将极大丰富双边国内市场,带来更广阔的经济合作前景。
CEPA的签署实施,为粤港澳合作特别是服务业合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对推动大珠三角的经济融合,提高广东、香港和澳门的国际竞争力非常有利。在CEPA的框架下,把广东的制造业、资源、市场等优势和香港、澳门的服务业、管理、资金等优势结合起来,将实现三地共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