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图片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数据库/周刊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高房价改变生活方式 即使啃老也只能蜗居 -中国动车跑出世界最高速 广州到武汉缩短到3小时 速度超波音737 -全球首批气候难民诞生 到2050年达6亿 十大奇闻:瑞典烧兔子供暖 -十大科技发现 人类最早祖先上榜 十大医学突破:艾滋病疫苗入选 -11月70大中城市房价涨5.7% 国房景气指数102.78 1-11月运行情况 -多家互联网视听站点被关 据称11日将开下轮取缔 或将持续清理 -气候大会草案涉偏袒富国 77国集团与中国强烈反对 联合国回应 -《中国高等学校绩效评价报告》发布 清华居首 高校近半高耗低产 -促进消费再出重拳 国务院调整完善八项政策 6大行业受益股一览 -京二手房进百万元时代 中山楼市再掀疯狂 "末班车"刺激成交暴涨
首页>>房地产
高房价改变生活方式 即使啃老也只能蜗居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2009 年 12 月 11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莫因投资成为高房价的受害者

从“学区房”、“择校房”到“结婚房”、“健康房”,从中小学生到待婚青年再到老年人,不同年龄段的社会群体被房地产捆绑,间接成为房地产价格畸高的推动者,而一次次慷慨消耗在房屋上面的投资,则使得其他社会消费欲望大大降低。改变这种局面,不仅需要政府层面对社会资源的均衡调控,也需要个人在消费投资领域的理性谨慎。

家长为使孩子能够在重点小学乃至重点中学就读,在这些“名校”所在学区范围购买“学区房”的现象,几乎每个城市都存在。望子成龙心态诚然可以理解,但是这种特意为了在“名校”读书而买房的投资行为,则很难用理性来形容,不少家长在购买“学区房”后子女无法进入理想中的学校,致使大笔投资成为“半拉子工程”,就很能说明问题。

“学区房”、“择校房”的大规模出现,家长过度投资之外,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是深层因素。义务教育需要向公平化、普惠化发展,区域均衡是实现这一趋势的有效途径,“学区房”的出现,使得某一城区、某一地段房价畸高,政府层面对教育资源调控的不均衡,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而在当下社会中,年轻人买房结婚成为潮流,“有房有车,至少要有房”成为不少待嫁女对男方提出的条件,但走上工作岗位时间有限的年轻男女很难有购买售价日益高涨的商品房的经济能力,社会心理的逼迫使得不少人选择在购房上“啃老”,成为另类“购房啃老族”。于是乎,不少购房结婚的青年男女,要么成为“购房啃老族”,要么加入房奴大军,对因购房而欠下的银行债务进行旷日持久的偿还。

难说理性的商品房消费,不仅仅催生出一个个房地产“神话”,更让不少城市的房屋租售比、房价与市民收入比愈发偏离正常范围,但是却罕有人去怀疑自己倾尽所有购房的必要与否。社会物质消费心理、家庭安居为上的传统习惯,使得房地产有了看似持续不断的刚性需求,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心甘情愿绑上房地产的战车,尽管不知驶向何方。

显而易见,这种捆绑对于社会消费带来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不少购房者宁愿在其他领域缩减开支,也要在购房上面倾囊投入,这在客观上造成了房地产虽是高额消费却一枝独秀,其他社会需求则持续疲软。很明显,在国家扩大内需保持持续经济增长的背景下,这种局面弊多利少。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居民消费能力,这需要政府层面在更广的范围内对包括教育资源在内的社会资源作出合理均衡,同时避免单一产业过度发展,以致抑制社会多样需求。公民个人也应该提高消费理性,合理规划投资,莫因投资成为高房价的受害者。

来源: 经济参考报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文章:
中央政策关注楼市供应端 土地市场将加大供给 房价或步下降通道
天津滨海行政区调整带旺楼市 二手房坐地涨价
明年楼市平稳增长 教育地产持续火爆 取决于政府 波动不可避免
专家:明年楼市取决于政府 波动不可避免
财政部税务总局堵塞房产税征管漏洞 解读:是否国家调控楼市信号
相反观点解读税务新政:是不是国家调控楼市信号
逾万浙商梦碎迪拜 20亿元楼市投资“蒸发”
CBD东扩方案成利好“东风” 东部楼市酝酿调价
国土部:酝酿加强严打闲置土地等细化政策 重点城市楼市调研结束
图片新闻:
国家地理2009十大新物种:吸血鬼鱼上榜(图)
全国新版火车票今日开售 防伪功能增强[组图]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