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老板的“反抗”
煤老板们普遍认为自己的矿产被低估了,这是交易难达成的主要原因
山西省给了煤老板两个选择,一是资产评估后折价入股,二是现金买断。
在临汾,多数煤老板选择“套现”。
临汾市翼城县一煤老板说,翼城35家矿主都没选入股。他们担心“只见投入不见分红”。
但不管是套现,还是入股,交易价格难以达成一致。
煤老板们绝大多数都在政府协调下,签了兼并框架协议,但一直不签资产交易协议。
临汾市翼城县庄里煤矿矿主李兴国说,他9月初与兼并主体阳泉矿务局签了框架协议,至今未签资产交易协议。
根据山西省的政策,对于被兼并矿企的补偿评估分三部分:固定资产,如地面建筑、矿井设备等;已缴纳矿山资源费的补偿返还;其他损失补偿。
在评估过程中,煤老板们普遍认为自己的矿产被低估。
临汾市乡宁县煤老板赵武说,煤炭生产是个长期累积投资过程,现在仅就煤矿现状进行评估,“这样算对我们太不公平”。
李兴国认为他的煤矿最低值1.5亿,而政府估价不到一半。
“卖给谁、卖不卖、卖多少钱,都是政府说了算。我们没有任何话语权。”李兴国说,这种情况下,他唯一能做的,是对低价格说不。
资产评估分歧外,煤老板也因政策不断变化,而茫然观望。
他们提到最多的,是他们曾买断采矿权。
2004年之后,以临汾为试点,后是整个山西省,要求按煤炭储量一次性缴纳资源买断价款。2006年2月28日,山西省发布了《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办法》,统一征收采矿权价款。
这次改革被认为是产权的明晰。煤老板赵武说,买断矿权后,煤老板们对基建投入上心了,“毕竟是自己的矿了,出了事以后自己要承担责任。”
李兴国说,当时说交钱后,就拥有了永久开采权。“现在又要强行兼并,这不是忽悠我们吗?”
李兴国称,因政策变化,他们也不断付出成本。而这些都不在评估范围。
山西关停小煤矿的标准近些年不断提高。从年产3万吨以下全关,到6万吨、9万吨、15万吨,直到90万吨以下全部兼并。
李兴国说,关停标准每变一次,他们就要花钱跑各种证和进行新的审批手续。另一方面,近些年临汾矿难频发,每一次矿难后所有煤矿停产整顿。他的矿3年来只正常生产了3个月。
9月8日,临汾市煤炭局局长牛立东说,煤老板与兼并主体企业间,对于评估价值的分歧,是造成资源整合困局的主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