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值结构与从业结构的对比分析看,1998~2007年间,西部地区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从业结构变动幅度大于产值结构变动,而第二产业的产值结构变动大于从业结构,说明西部地区第二产业的发展主要是资本或资源密集倾向的,对就业增长吸纳能力有限。从生产率看,西部地区生产率落后明显。1998~2007年,西部地区的生产率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三次产业净增幅均在120%以上。但生产率的横向比较,则表明了西部地区落后的现实。1998年,三次产业的生产率全面落后于其他三个地区;到2007年,除第二产业略高于中部地区外,也几乎全面落后(见表8)。而且第三产业与其他地区的相对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不断拉大,这与西部地区高附加值的现代第三产业的不发达有密切关系。因此,西部地区要赶上其他地区,需要的不仅是产业结构方面更大的调整,还需要加快技术进步的速度并在进步的方向上向更有利于就业增加的方向调整。
3.最终消费与资本形成总额增长迅速,对GDP增长的贡献大根据支出法计算,GDP最终可分解为三大需求。从最终消费看,2007年,西部地区最终消费为26385.01亿元,比1998年增加了1.87倍;从资本形成总额看,2007年,西部地区资本形成总额为27646.97亿元,比1998年增加了3.37倍,略低于东北地区,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从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看,1998~2007年,西部地区下降了5123.21亿元,是各地区中下降最多的。从三大需求对GDP增长的贡献率看,西部地区最终消费与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的贡献率是各地区中最高的,西部是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贡献率唯一为负值的地区(见表9)。
西部地区的最终消费对GDP贡献率高并不表明西部地区的消费水平高,相反,无论是1998年还是2007年,西部地区的人均消费水平均是最低的。从全部最终消费看,1998年和2007年,西部地区的全部最终消费量由人均2590元提高到7269元,分别相当于东部地区的54.33%和49.39%、东北地区的58%和73.82%,中部地区的93%和96.71%。资本贡献率高,说明了西部地区在追赶过程中有强烈的投资冲动;净出口贡献率为负值则说明西部地区技术落后,产业国际竞争力较弱。
4.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较快,但与其他地区相比,差距较大 2007年,西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09.45元,比1999年净增加5967.94元,年平均增长9.83%;人均消费支出8877.49元,比1999年净增加4158.26元,年平均增长8.79%。从图10可以发现,西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支出增长率呈波浪式加快上升之势。但是,这种快速的增长并没有缩小与其他地区的差距,1999~2007年,西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与全国两个指标平均值的比值均呈下降趋势,人均收入比由91.25%下降为82.04%,人均消费支出比由93.57%下降为84.80%。
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看,1998年最低的10个省份(除内蒙古和广西以外)、2007年最低的11个省份(除内蒙古以外)均属西部地区省份,1998年西部地区人均收入最低省份和最高省份与全国人均纯收入最高省份的比值分别为22.78%和36.65%,2007年这两个数字分别为22.96%和38.97%。(摘自《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