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成效三北防护林工程自1978年实施至今已经30多年时间了。实践证明,三北防护林建设至今,不仅产生了巨大的生态效益,还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生态效益。由于三北工程的实施,导致了水土流失面积的减少,具体的水土流失面积减少数值如表5所示。表52003~2007年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单位:万公顷省份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西北5个省份1825.3918763.619282.719691.819895.7 可以看出水土流失治理面积逐年增加,这是由于随着森林面积的累计增加,它的累计效应的结果,使得它的生态效应逐年明显。还有一些地区实现了土地沙漠化逆转,例如科尔沁、毛乌素两大沙地的重点治理地区结束了沙进人退的历史,已进入全面改造利用沙漠、发展绿洲农业的新阶段。
(2)经济效益。三北工程在西北地区不仅产生了生态效益,而且它的经济效益也是很显著的。从四期工程实施以来,农民的生活及收入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00年,也就是项目实施初期,农民的平均收入为1295元,到了2007年农民的人均收入已达到了2698元,增加了1倍多,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
(3)社会效益。西北地区通过三北工程,已经建设了一批名、特、优、新果品基地,使我国果品生产基地发生了明显转移。经济林的发展已成为部分县的重要经济支柱,培育了地方财源,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陕西省经济林面积已达100万公顷,建成了八大名、特、优、新经济林基地,年产量达40亿公斤,每年为财政增加农林特产税达3亿元。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使西北地区的森林资源快速增长。目前,西北地区5个省份的“四料”俱缺的状况已有很大改变,特别是已建成了近百万公顷的薪炭林,加上林木抚育修枝,解决了数百万农户的燃料问题;营造了牧场防护林,保护和恢复了大面积草场,牧草产量得到增加,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饲料资源。
3.三北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不按造林技术规程设计,不按设计施工的现象突出。根据《造林技术规程》的要求,“没有施工设计或虽有设计但未经批准的,不得施工。施工设计一经批准,必须认真贯彻执行”。检查发现,部分省份的县(市)没有作业设计或作业设计不规范,设计不能落实到小班(地块),不能反映造林地块的树种、林种、整地、造林方法、抚育管理、造林时间、株行距等因子,不能体现造林地块的正确位置。图、表、卡不齐全,表格、卡片内容填写缺项或不符合要求,不按《造林技术规程》的有关要求进行设计,设计的随意性较大,设计的密度不符合《造林技术规程》规定的林种的相应密度标准,设计缺乏科学依据,造成造林株距、行距偏大,成活率偏低,成林后不能发挥造林设计应有的生态功能。有的地块株距、行距过小,不但影响苗木的正常生长,也造成苗木的浪费。
(2)档案管理不规范。造林档案是分析造林生产活动、评价造林成效、拟定经营措施的依据,是林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应以小班为单位建立造林技术档案。在检查中发现,有些省份的县(市)存在造林档案管理混乱,材料不健全,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有的县(市)还没有完整的地形图或林相图,图面要素不准确、界限不清,施工图、设计图不齐全,表格不完整、数字不准确等现象。还有一些基层单位基础资料无专门的设备保存,无专人管理。随着基层林业工作人员的频繁调动,档案不断遗失,最后就使工程建设底数不清、权属不清、界限不清、职责不清,很难准确反映工程建设的现状。
(3)三北工程造林的科技含量还比较低。三北工程造林技术、造林方法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如抗旱保水剂、生根粉浸根、泥浆造林法等使用技术的应用,以及在优良品种的选择上加大了推广力度,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增加了造林面积。但在提高防护效益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效果上,科技含量还很低,如三北造林没有根据设计林种的不同,确定不同的造林密度、不同的配置、不同的树种结构以发挥不同的生态功能。
(4)造林与抚育、管护脱节。从2007年的造林情况来看,虽然部分省份的县(市)在造林工作中采取了很多措施,在造林面积、成活率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轻视了抚育和管护工作。俗话说,“三分造,七分管”,造林是基础,管护和抚育是成林的关键。三北造林地块一般都落实在人比较稠密或立地条件较差的地区。频繁的人为活动和比较恶劣的生态环境,影响了幼苗的成活和生长,也为造林后的管护和抚育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5)造林树种比较单一,树种结构不尽合理。从西北地区三北造林总体来看,主要以纯林为主,营造纯林给林业的生产和经营带来诸多便利条件,但作为三北工程建设应该从整个生态环境的安全和稳定出发,侧重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森林资源、保护三北工程建设成果,因此在工程的设计上,应侧重病虫害预防和防治、森林防火、土壤环境以及防护功能等内容的树种配置体系,增加科技含量,增强森林的抗逆性,发挥森林的多种生态功能和效益。另外,从树种结构来看,杨树仍然是三北造林的主栽树种,杨树一统天下的局面还没有彻底改变,单一的树种不但会对森林的病虫害防治带来挑战,还会对未来的木材市场形成冲击,也不能满足未来市场对木材的多功能需求。
4.解决对策与建议
(1)西北地区各省份,各县(市)应从加强业务知识的培训入手,严格管理,使造林的各项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不断提高造林质量和造林成效,以促进三北四期工程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2)为了保证工程建设数量和质量,保证西北地区三北四期工程造林成果,使西北5个省份造林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的轨道。必须及时对西北地区各县(市、区)的当年造林进行统一建档。通过运用3S技术手段对西北地区当年造林地块的连续建档,不但可以掌握三北四期工程造林当年小班(地块)的位置和分布情况,也能体现出各年度造林小班(地块)的位置及相互关系,统一和规范工程造林档案的建立和管理,为造林检查及今后的成林验收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避免在造林检查中出现串工地、串地块、串年度的现象,使检查结果更加真实、准确、可靠、有代表性。通过连续建档,还可以及时、准确地掌握工程建设的进展情况。因此,西北地区各省份必须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科学的管理办法,加强档案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工程建设在管理上更加规范,更加科学。
(3)应从技术培训和提高林业基层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入手,因害设防,增加造林设计的科技含量,把三北四期工程真正建设成集稳定、高效于一体的防护林体系。在三北四期工程实施之前应对各县(市、区)林业部门的技术人员进行统一的技术培训,明确技术标准和技术要求,避免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偏差。通过深入、系统、经常性的培训,不但可以提高三北四期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和质量,还可以使各地实际造林的技术标准与三北四期工程检查验收的标准协调、统一,理顺造林和检查验收的关系,促进整个西北地区造林工作的健康发展。
(4)要千方百计地保面积、保成活,避免发生造林不成林和林分质量下降的严重后果。尤其是对林粮间作的地块必须加强管理,严格执行林粮间作的有关要求,杜绝造林苗木与高棵作物兼作、矮棵作物株混等现象的发生,避免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对苗木的管理。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抚育、管护和管理工作,促进苗木生长,保证三北工程造林的质量和进程。
(5)只有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生态优先、多种效益兼顾,才能真正实现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三北工程建设应坚持生态优先、因地制宜、因害设防、讲求实效的原则,在分配任务时应突出重点、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以达到集中连片、规模推进的目的。在造林地块的选择上应避免过小、过于分散,在树种的选择上注重多树种、多功能、多效益,应从森林的经营、管护和利用出发,逐步建立起功能齐全、结构稳定的综合森林生态系统。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西部大开发10周年之际,回顾我们多年来在生态修复与环境改善方面的工作,无论是退耕还林(草)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还是三北防护林工程,都在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特色经济、优势产业和科技教育加快发展,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资金投资不足、森林病虫害威胁、管理监管机制落后等。当前,加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要在继续稳步推进各项生态建设重点工程的同时,把工作重心转到巩固成果上来,开拓思路,勇于创新,因地制宜,寻找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之路,促使西部地区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发展之路。(摘自《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