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与2002年产业动态竞争力测评结果相比的特点
1.名次上升的省区有内蒙古、广西、四川、贵州、甘肃以及宁夏
广西产业的动态竞争力一直处于较弱的位置,表明产业增速在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然而2007年其动态竞争力大幅上升至第四位,这主要是由于第二、三产业在2007年得到了高速的发展。2007年,广西重工业保持强劲发展,支柱行业贡献突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430.88亿元,同比增长26.5%,增幅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增速在全国排第三位,在西部省份中排第二位。第二产业总产值三年平均增长34%,位列西部第三位。同时,由于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拉开帷幕,得益于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和多区域合作带来的双赢,该地区工业增长强劲,显示出极大的增长潜力。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合计为385.87亿元,增长30.5%,比全区平均增长快4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29.5%。第三产业当中,房地产收入三年平均增长34%,是西部各省份当中增长最快的。内蒙古的动态竞争力从2003年起就稳居西部地区首位,三次产业排名均大幅度上升,特别是第三产业,由2002年的最末位升至首位。
十年来内蒙古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粮食总产量达到175亿公斤左右,牧业年度牲畜存栏突破1亿头(只),牛奶、羊肉产量跃居全国首位。同时,内蒙古坚持走具有地区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调整优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了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五年来,全区工业增加值增长2.4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长12.4倍,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1.7%,成为带动自治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商贸流通、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宁夏在西部开发期间显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三次产业的动态排名分别从第九、第九、第十名上升至第三、第六、第三名。四川2007年产业动态竞争力名次虽然比2002年提高一名,但纵观四川十年来的发展,由于经济基础较好,规模大,因此增长率相对较低,一直在后几位徘徊。
2.名次下降的省份包括陕西、青海和新疆
陕西的动态竞争力一直处于西部领先地位,但2007年排名骤降至第六位,主要是由于第一产业、第三产业排名纷纷下降,特别是第三产业由第二名降至第六名。2004~2007年,陕西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三年平均增长率仅为26.4%,属于西部发展较慢的省份,而且对就业影响十分有限,从业人员增长速度也是西部各省份中最慢的,同时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也不断下降,到2007年仅为34.9%,也是西部占比最低的省份。而第二产业仍然显示出强劲的发展潜力,由第四名升至第二名。陕西三次产业不平衡发展的状态已经开始对经济发展的潜力造成约束,因此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陕西今后发展的重点。新疆动态竞争力呈逐年下滑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新疆具有较好的经济基础,增长率也相对较低。而随着能源储量的下降,其经济发展潜力也面临制约。
3.名次没有发生变化的省份是云南云南名次一直在末位徘徊,表明当地经济增长相对于西部其他省份较为缓慢,也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结论
综合以上对西部各省市区产业竞争力静态与动态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年来,西部地区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现实竞争力方面,西南地区的产业发展较西北地区略有优势,但优势不断弱化。四川省遥遥领先,新疆、内蒙古、陕西紧随其后,产业竞争力得到了快速提升;在发展潜力方面,西北地区具有明显优势,发展后劲十足。
(2)西北地区新疆、内蒙古、陕西三地优势明显。内蒙古充分抓住西部开发的历史机遇,不仅静态竞争力名列西部地区前三甲,其动态竞争力也连续五年处于西部领先地位,与四川的差距逐渐缩小,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陕西和新疆的动态竞争力下降明显,应尽快摆脱对资源的依赖,加快实现产业优化升级。
(3)西南地区四川优势明显,是西部经济的领头羊,其他省份也处于中游水平,但是进一步发展的潜力有限。特别是四川、重庆和云南,产业发展缓慢,应当注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产业效率;而2007年广西动态竞争力的快速提升,使我们对广西有了更多的期待。(摘自《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