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名次有所下降的是广西、重庆和云南
重庆名次虽略有下降,但始终保持在第六、七位,而广西和云南的排名下降较为明显,分别下降了二、三名。云南名次的下降始于2005年,特别是第二产业下降明显,无论是产业规模、盈利能力还是企业效益,都从西部领先位置下降至中等水平。作为西南边境省份,资源优势明显,并将烟草、生物资源开发创新、矿产、旅游和能源作为其支柱产业,得到了极大发展。但2005年之后,随着煤电油运的紧张导致企业开工不足、生产成本费用上升,影响了企业利润。同时,由于受国家对烟草业限产令、限调令以及重点生产低档烟等宏观政策的影响,烟草业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其利税首次出现负增长,这对云南工业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广西名次的下降也主要受第二、三产业名次下降的拖累,排名均下降两个位次,分列第七、第四名,第一产业竞争力排名则上升至第二名,充分显示出广西第一、三产业较发达,第二产业相对落后的现状。
三、产业竞争力动态评价与分析
与产业静态竞争力相同,我们依然采取主成分分析方法分别对三次产业的动态竞争力进行测评,并用各地区三次产业的综合得分分别乘以西部各地区三次产业占GDP比重的三年平均值,从而得到整体的产业动态排名。所有动态指标均采取三年平均增长率进行计算。具体计算公式为:
(一)与2006年的测评结果相比,各地区产业动态竞争力排名整体波动不大,个别省份变化明显
内蒙古、宁夏、贵州、广西分列前四名,显示出这些省份经济巨大的发展潜力。值得注意的是内蒙古尽管产业动态竞争力整体排名第一,但优势有所减小。第一产业排名下降明显,由第一名降至第六名,特别是生产条件、人均耕地面积等指标纷纷被其他兄弟省份超过。广西由第九名升至第四名,主要得益于第一、三产业动态竞争力排名的迅速提升。甘肃、陕西、新疆、青海的产业发展潜力处于中游水平,但除新疆外,其他三省区名次均有所下降。陕西由第二名跌至第六名,主要归因于第一、三产业动态竞争力的下降,而第二产业竞争力的名次还上升了一位。这表明陕西的第二产业不仅具有极强的现实竞争力,其发展潜力也具有明显的优势,而第一、三产业在显示竞争力以及发展潜力方面都亟待提高。甘肃和青海的三次产业动态竞争力排名则全面下降。动态竞争力排名靠后的省份依然是四川、重庆和云南。而这些省份的三次产业动态竞争力并不是全面落后,其中四川第一产业排名第一,特别是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效率、土地生产力三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21.65%、25.46%、4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