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结论与政策性建议
(1)自1999年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各省区市宏观经济实力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且自2004年起有加速发展趋势;同时,自2005年以来,西部各省区市宏观经济竞争力静态总体排名变化不大,趋于平稳,但动态排名波动较大。不过,自2004年起动态排名前三名省份基本稳定,这种排名平稳格局将会延续。
(2)在综合排名上,在西部大开发刚启动时西南地区宏观经济整体实力明显强于西北地区,在经济总量水平和市场化水平上,西南地区都超过西北地区,但在收入与消费水平、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上西北地区强于西南地区,且十年来这些差异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缩小,西部地区表现出了一种均衡发展趋势,因而在今后政策调控中还应注重西部地区内部均衡发展。西南地区在工业化与城市化建设中应注重寻找合适的产业作为经济发展动力,并加快城市建设步伐,而西北地区应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这是其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3)内蒙古发展势头迅猛,其静态排名已位居西部第二,而且其增长速度在西部处于绝对领先地位,这充分表明内蒙古紧紧抓住了西部大开发所带来的历史性机遇,使得它在西部经济发展中处于领先的地位。四川作为西部地区第一大省,优势明显,但这种优势正在逐步缩减,若其不积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内蒙古将可能取代四川,在宏观经济综合实力指标上成为西部第一。
(4)西北地区的新疆、青海、甘肃的宏观经济增长日益缓慢,这些省份应当尽快摆脱对能源的过度依赖,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制造水平,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而西南地区的贵州省在西部一直处于“欠发达、欠开发”的被动局面,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思路,避免在西部经济开发中被边缘化是其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这些省份应根据自身情况积极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否则与西部其他省份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西部呈现出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局面。西部将可能形成以四川、内蒙古为第一梯队,重庆、陕西、广西、云南、宁夏为第二梯队,新疆、青海、贵州、甘肃为第三梯队的经济发展格局,这将不利于区域内部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摘自《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