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西部各省区市宏观经济竞争力静态评价与分析
由于评价宏观经济竞争力的指标之间存在比较密切的相关性,为了消除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我们将采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西部各省区市的宏观经济竞争力进行评价。在静态指标中我们选取了1999~2007年的有关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先是对经济总量水平、收入与消费水平、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及市场化水平四个二级指标运用主成分的分析方法计算出得分、名次,然后再根据四个二级指标的得分计算出综合得分和排名情况。1999~2007年西部各省区市宏观经济竞争力静态综合排名情况如表3所示。根据表3,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与2006年相比,2007年西部各省区市排名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2007年,四川、内蒙古、重庆、广西、陕西五省区市的宏观经济竞争力依然在西部位于前列,说明它们这一年的宏观经济实力总体上仍保持着较高水平。云南、宁夏、新疆三省区宏观经济实力处于中游水平;而青海、贵州、甘肃在综合排名上仍较为靠后,暂处于下游水平,其宏观经济实力有待提升。
2007年排名中仍显示出西南地区的宏观经济整体实力超过西北地区。其中四川省的宏观经济实力的优势仍十分明显。其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由第八名提升到了第六名,市场化水平也由第四名提升到了第二名,尤其是经济总量水平仍高居西部第一,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更是高达10505.3亿元,成为西部地区首个突破1万亿大关的省份。2007年,内蒙古、重庆的各个分级指标排名都比较靠前,内蒙古的经济总量仍保持快速增长,其GDP与上年相比增长19%,达到6091.12亿元,已经超越广西,位居西部第二,人均GDP达到25352.25元,成为中西部地区首个人均GDP超过2.5万元的省份。
重庆经济总量水平也由2006年的第六名上升至第五名,收入与消费水平排名第二,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和市场化水平都排名第一。广西、陕西和云南各分级指标排名与上年相比变动不大,但广西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有所提升,由2006年的第十名上升到第八名,陕西在该指标排名从第二名下降到第四名,同时该指标排名出现下滑的还有西北地区的宁夏、青海和甘肃。贵州、甘肃各项分级指标排名都比较靠后,在西部地区基本上处于落后水平。青海在经济总量水平上仍处于最后位置,但其市场化水平排名由2006年的第十一名提升到了第七名。
2. 1999年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各省区市宏观经济竞争力静态排名特征
从整体而言,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各省区市宏观经济实力得到明显提升。国内生产总值由1999年的15248.41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47521.95亿元,财政收入由1024.37亿元增长到4065.35亿元,而且在2004年呈现出加速发展趋势。反映家庭生活水平的恩格尔系数也由原先的52%下降到了43%,这说明西部地区总体上已经达到了小康生活水平;1999年,西部地区内部表现出西南地区整体实力明显优于西北地区的格局,伴随着西部大开发,这种格局虽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但是其趋势已有所弱化;自2005年以来,西部各省区市排名趋于稳定,整体波动不明显。
就各省份而言,四川省宏观经济实力在西部稳居第一,但其优势在减弱,与其毗连的重庆市也一直在前三名之内,同样位于西南地区的广西排名有所下滑。内蒙古宏观经济实力大幅提升,排名由原先第六上越升至第二;陕西基本上在第四到第五名之间徘徊;宁夏排名波动较大,2001年、2002年排名靠后,而2004年排名一度上升至第四,此后排名基本稳定在第七、八名水平。新疆基本上在第六至第九名内上下波动,青海、甘肃、贵州排名基本处在中下游水平,其中西南的贵州由原先第七名下降到第十名,西北的甘肃由第八名下降到了第十一名。
(1)在经济总量水平上,四川一直保持第一,但这种优势正在不断缩小;内蒙古由第六上升到第二,国内生产总值由1268.2亿元增加到6091.12亿元,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已经位居西部第二,其财政收入也由86.57亿元增加到了492.36亿元,这充分说明内蒙古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尤其是2005年以来进入了明显快速发展时期,经济总量水平连续三年位居第二;广西、陕西和重庆排名比较稳定,基本上都在第三至第五名内波动;而云南则由1999年的第二位下降到第六位;甘肃、宁夏和青海的排名分别处在第九至第十一名,排名没有发生变动。从经济总量上基本上可以反映出西部地区内部南强北弱的经济格局,尤其是西北的甘肃、宁夏和青海在经济总量上更是处于落后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