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年中工作会议近日在吉林长春召开,会议要求,紧紧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主要任务,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落实和充实完善刺激经济的一揽子计划和相关政策措施。
会议未改变下半年货币政策大方向和基调,央行提出,重点要把握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力度和节奏,引导金融机构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和市场流动性变化,适时适度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加强对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监测分析,保持市场利率基本平稳,稳定市场预期。完善再贷款管理,改进和加强宏观信贷政策指导,调整优化信贷结构,积极落实中央有关稳定出口的部署。
会议中,央行仍未将“防通胀”列入下半年工作重点。今年上半年,中国新增银行贷款达到7.37万亿元,推动经济增长7.1%,金融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成效显著。在信贷推动下,M1(狭义货币供应量)和M2(广义货币供应量)6月末分别升至24.79%和28.46%的新高。尽管6月末CPI增幅仍未脱离负值,同比、环比分别下降1.7%、0.5%,但近期资产价格大幅上升。有人认为,下半年有必要将关注点从治理通缩转向防范通胀,货币政策应转为中性甚至收紧。近期央行公开市场操作释放出货币政策操作强势微调的信号:1年期央票重启,正回购利率和央票发行利率接连上升等等。但就目前来看,尽管中长期通胀值得警惕,但短期内CPI逆转、货币政策转向的可能性不大。
■专家看法
为何要坚持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当前中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还很多,这就需要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
经济学家厉以宁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近期不能改变。无论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变动都不能频繁,因为政策变动频繁会影响人们的预期,这对经济的消极影响很大。
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通胀不太可能受流动性宽松的过多影响。过去十年,通胀走高与流动性状况或总需求关系不大,与由自然灾害、牲畜疫病或生猪养殖周期引发的食品供给短缺的联系大得多,目前产能过剩使制造品价格受到抑制。在没有通胀真正威胁的情况下,政策制定者可能不会有很强的动力来大幅收紧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