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经社理事会宏观经济政策和发展部专家Alberto Isgut博士介绍情况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王慧炯先生介绍情况
联合国的区域机构亚太经社会出版的《2009年亚洲及太平洋经济和社会概览》今天分别在亚太区域20多个城市、以及纽约和日内瓦同时发布。
《概览》称,粮食,燃料价格波动和气候变化与眼下的经济危机正在彼此叠加、演变成为当今的三重威胁。虽然大多数政府目前的工作重点是处理当前几十年来最糟糕的经济危机,但同时亦应该对另外两个长期性危机给予足够的重视作为拥有全世界近分之二穷人和一半以上自然灾害的亚洲及太平洋区域,无疑是这三重危机的震中地区。
“面对这三重极为严重的危机,我们需要订立一个反应更为敏锐、更为侧重实际行动的议程,” 联合国副秘书长兼亚太经社会执行秘书诺琳•海泽在曼谷举行的主场发布会上表示,“《概览》中得出的各项结论和建议将引导决策者在今后变换不定的时局中作出正确决定。”
《概览》分别从本区域和具体国家的视角进行了解析,勾勒出了一条亚太区域内各经济体可齐心协力、共同诉求的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的发展道路。
亚太地区承受金融危机的能力因高度依赖出口而受到削弱
这已是近十年来亚洲及太平洋区域第二次遭受金融危机的打击。然而,《概览》发现,自1997年以来实行的一系列改革,诸如实施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改善财政收支、改革银行和进行外汇储备积累等,使亚太区域得以在这场危机爆发之初显示出了较强的承受能力。然而,到了2008年第四季度时,此种承受能力开始削弱,从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变为以两位数的速度下降。
“事实上,亚太区域与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一体化程度大于其本身经济一体化的程度,”海泽博士指出,“本区域内发展中国家间的贸易只占到本区域出口贸易总量的37%;相比之下,北美自由贸易区内部的贸易比例为51 %,欧盟则更高达68 % 。”
《概览》要求各方通过加快实施各项区域经济合作协议来促进更多的区域内贸易和投资。“巩固我们的国内市场可为本区域抵御全球市场波动的影响提供一个缓冲地带,从而把消极承受危机的能力提升为积极抗击危机的能力。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各国政府如何把财政政策作为促进发展的手段加以利用”,海泽博士补充说。
贫穷和粮食、燃料危机使我们更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
《概览》指出,这三重危机彼此相互关联而又相互影响;亚洲及太平洋区域的穷人总数虽然已占到全球总数的三分之二,但仍很有可能因经济危机和失业率上升而进一步大幅增加。去年的高油价以创纪录的每桶147美元报收,与囤积和价格投机一起推动大米价格上涨了1.5倍。大米是本区域的主要食物,其价格上涨无疑对穷人的打击最大。
与此同时,研究表明自然灾害会严重影响到穷人和最脆弱的群体。亚洲,作为世界上最易发生灾害的区域,经历了全球近一半的自然灾害,而且全球65%的受害者生活在亚洲。此外,气候变化所引发的各种自然灾害以及农作物歉收减产日趋频繁和严重,致使亚太区域的穷人受到更大的威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