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今日发布数据显示,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4.0%,连续第六个月回落。据近一年中国货币政策的调整与CPI涨幅之间的紧密关联来看,在国际经济放缓以及金融前景不稳定的势态下,中国经济在“相对宽松”货币政策基调确定之后,将再次进入“降息周期”。而此前专家也纷纷预计,央行在近期或将再次降息1-2次以刺激国内消费需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10月CPI同比上涨4.0% 连续六个月回落
据数据显示,10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4.0%,涨幅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这是今年5月份以来,中国CPI同比涨幅连续第六个月回落。从更能反映价格变动情况的环比数据看,10月份CPI环比(比上月)下降0.3%。此外,食品价格涨幅比上月回落1.2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下降1.2%,粮食价格涨幅回落0.7个百分点。而居住类价格涨幅也比上月回落1.9个百分点。其中,租房价格上涨2.0%,涨幅回落0.7个百分点。
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中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6.6%,涨幅比上月回落2.5个百分点,在8月份达到近年来峰值后也开始连续三个月回落。CPI与PPI的“齐头并退”,也进一步给中国经历半年多来从控制通胀货币政策,到提振内需刺激经济发展做好了坚实的基础。
CPI与货币政策“息息”相关
中国货币政策的调整与CPI的涨幅可谓“息息”相关。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CPI涨幅为7.1%,比07年12月份CPI6.5%的涨幅高出0.6个百分点,为此,2008年1月25日起,央行便上调了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至此,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升至15%的新高点。此后,2月份CPI涨幅达到8.7%的近两年来最高点,并连续三个月涨幅站在8%的涨幅高位。央行也从此进入了“加息”周期,从3月份起连续四个月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使存款准备金率从1月份的15%一直攀升到6月份的17.5%。央行行长周小川5月份曾表示,当前全球宏观经济的一个特点是各国货币政策目标不一致,部分国家需要防止经济衰退,而中国的货币政策更加关心抑制通货膨胀。
此后,由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以及一系列防止通货膨胀的措施出台,加之国际金融危机波及导致通货膨胀压力持续减小,至10月份,CPI的涨幅连续6个月下降,控制通胀的成效已经显现。由此,央行从9月16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10月9日又再次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10月1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据此估计,如果中国年内的CPI继续走低,对于通货紧缩的忧虑将逐渐大过对通货膨胀的担忧,而央行再次降息已经不再是会不会的问题,而是何时以及多大幅度的降息问题。
中国消费增长放缓显著 央行年内再降息预期强烈
中国近日确定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并决定总规模达到4000亿元的总投资。面对国际经济增长的放缓以及国内经济在“相对宽松”货币政策基调确定之后, 不少专家机构纷纷预测包括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在内不排除大幅调低的可能。
北大研究报告会上有关专家表示,第4季度中国消费增长会显著放缓,央行4季度可能实施2到3次降息。中金公司也在此前预计,央行年内可能会再降息1—2次,而最有可能在12月份降息。
此外,申银万国宏观经济高级分析师李慧勇认为,由于灾后重建以及国家明确提出加大投资力度,外贸顺差可能大幅度增加,预计央行在年内将降息一次,明年平均每个季度降息一次。中国中银国际证券发布最新债券市场策略报告称,料年内央行将继续降息27个基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