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暴横扫全球 中国能否对抗
2008年全球金融局势经历了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的最严重动荡时期。本轮次贷危机的全面恶化升级,凸显出以美元为核心机制的 “金融资本主义模式”的和全球金融体系的重大制度性缺陷,而全球联手救援也预示着危机中全球金融体系在复杂的调整中寻找新的平衡点。
结构性失衡问题不仅是全球金融体系也是中国自身所要解决的最核心问题。中国如何因势利导借这次金融危机参与重塑国际金融货币体系格局?中国需要采取怎样的金融改革战略?如何完善现行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面对未来全球金融危机不断深化调整和中国发展转型的趋势,中国要有长期的准备,仅仅为了应对危机和经济下滑频繁地动用货币财政政策是不够的(我国利率下调空间已经不大,财政赤字逐月扩大9月份 732亿元人民币,为8月份的3.89倍),应该转向更为坚决的结构性治理模式,将内部失衡与外部失衡问题的解决统一起来,从维护国家经济主权的高度,将“促进发展转型,深化金融改革与维护金融安全”通盘考虑,思考全方位金融发展与稳定的总架构。
1.积极参与全球金融失衡治理,以区域协调推动全球协调
现在是中国参与并积极主导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最佳时间窗口,必须谋求与我国经济实力相称的经济话语权,改变由美国主导的全球经济以及单一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结算机制努力推动建立一个规范的公正的全球债权—债务体系。
区域协调是全球协调的第一步。因此中国应该以区域协调推动全球协调,重提《清迈协议》,积极促进区域金融合作,建立机构化的区域危机救助机制, 培育包括亚洲货币市场基金外汇储备基金在内的区域金融市场,为推动由“10 + 3”成员国13种货币组成货币联盟和亚洲汇率联动机制做好制度性准备。
2.以金融危机调整为契机,全面推进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调控
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的直接影响表现为市场的波动、资产价格的贬值和货币财富的缩水,但深层次的影响则是对中国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模式的冲击。近年来中国金融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国内金融机构从资本充足率、治理结构、盈利水平等方面看,都较过去有了较大提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国金融总体还处于金融潜化阶段,金融体系资本利用效率不高,金融机构竞争力弱,缺乏金融资产的科学定价体系和机制等,必须坚持符合中国国情的金融自由化的发展方式和发展节奏,加强金融宏观调控,提高经济金融体系的弹性和韧性。
优化金融体系结构,化解金融潜在风险,促进金融转型。我国现有金融体系主要服务于工业大企业,不仅容易造成产能过剩,金融体系流动性不能迅速转化为产业投资。当前,外汇储备充裕,可以因势利导进而推动金融体系由间接融资主导向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并举的结构性转型;投资模式由政府主导向多元化投资并存的结构性转型;金融类型由一般商业金融向商业金融、能源金融、农业金融、创业金融等政策性金融并举的三大转型。
以汇率制度改革为纲,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货币失衡的长期顽疾。汇率是一国经济对外购买力的表现,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人民币兑美元被迫锁定在了8.27:1左右,尽管人民币自汇改以来已经累计升值15.78%,但汇率却不能灵敏地反映相对美国,中国所有产业综合要素生产进步率大幅度提升的事实。同时锁定的汇率机制也引发了国内货币形势的不稳定,导致大量资本流入,限制了货币政策的自主性,成为我国货币失衡的根源之一。因此应该在美元贬值期,有步骤的推进汇率价格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革,实现可调整汇率向浮动汇率过渡,尽量减少美国金融周期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
改革金融监管体制,完善金融调控体系。为了集中控制风险,改变多头分治,在国家金融调控和监管机构设置上可考虑设立国家金融监管局,将有关监管机构如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管理局等金融监管部门、以及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国资委部委的等相关职能部门,集中置于金融监管局的统一领导之下,建立涵盖制度监管、市场监管、全程监管、协同监管等形式的监管框架,加大对国际国内金融市场特别是流动性危机和金融风险的监督和预警,制定金融危机应急预案,对国内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实施联合监管,承担维持金融稳定的重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