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型经济不仅要求产业转型,也要求金融转型。因此必须构建适合创业型经济发展规律的金融框架(见下图)。
图 创业金融体系的初步构想
第一,多层次创业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实践表明:适合创业企业成长规律的多层次创业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是创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从当前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看,现在推出创业板更加紧迫。金融危机让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平衡成为亟待破解的全球战略性议题。金融资本要以产业资本为依托,将大量投资引向生产和服务领域,通过扩大生产来帮助世界经济走出低谷。创业金融体系作为国家的战略投资体系,通过运用政府财政投入、企业研发和产业化投入、创业风险投资、银行信贷投入、资本市场融资和科技基金等手段,发展面向创业企业的债券市场,设立各类专项发展基金,从创业投资、创新风险基金、政策性金融到上市融资,形成具有多样化的市场准入制度、项目孵育手段、资金来源渠道和退出机制的创业融资体系。
第二,构建创业资本市场的循环机制。构建以创业板为主导的创业资本市场循环机制。通过市场机制,有效评价创业资产价值,促进知识与资本的结合,推动创业经济的发展。为创投提供“出口”,促进高科技投资的良性循环,提高高科技投资资源的流动和使用效率,全方位的为创业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第三,建立科技发展银行或创业产业发展银行。重点投资在启动新经济增长点相关的高科技制造、能源环保、生物医药、农业科技研发领域。我国现阶段在保持四大银行发挥主体作用的同时,可以尝试在某些区域由地方政府开办专门支持科技型创业企业的中小型银行,它们可以通过发展和应用现代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 探索开展多种贷款形式,有效降低对企业的信贷风险。
第四,积极发展面向创业企业的债券市场,改变千军万马靠银行过“ 独木桥” 的融资格局。在一些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债券融资比例一般远远大于股票融资。2005年美国债券发行规模大约是股票发行规模的6.5倍,而2006年我国发行的企业债和公司债仅相当于同期股票筹资额的44%。可先考虑在高新区、创业园等发行企业债券,缓解我国创业企业的资金需求压力,可以进一步探索多种形式的债券融资方式。鼓励具备条件的高技术创业企业发行融资债券。
第五,重新架构制度,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形成社会资本对创业投资的良性引导。基于转变的政策视角,创业园、孵化器等行政服务机构需要走上市场化、专业化发展的轨道,逐步发展成为联结“天使”投资人的区域网络组织。政府资本在创业投资中的作用主要在于鼓励、扶持和引导,政府资本应在适当的时机逐渐退出,将其主体股份让位于其他性质的投资主体,尤其是民营资本,充分发挥包括个人、企业或者非银行金融机构等极具投资潜力的社会资本。
第六,规范发展要素与产权交易市场,促进风险资本与知识资本对接。要打破当前地区内产权交易市场的分割态势,形成综合的、多功能的产权交易市场,制定统一的交易规则,实行统一监管;鼓励国内重点地区的产权交易市场联合,信息共享,建立全国交易网络,促进产权和资金跨地区流动;促进产权交易市场与金融机构协作,为创业企业发展提供后续融资支持。
迎接未来的最好方法,就是去创造未来。中国经济的新崛起是全世界最大规模的创业活动。全球经济正处于新一轮的调整和重新排序之中,我国应化“危”为“机”,将内部失衡与外部失衡问题的解决统一起来,在结构性调整与周期性调整中需求突破点,全方位思考经济发展模式变革的总架构,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创业型经济发展之路,在全球危机中成为真正的“中流砥柱”。(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 张茉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