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中国企业是时候走出去?
对这一问题的解读,行业人士和专家意见可谓大相径庭。
普华永道中国企业并购服务部合伙人卢玉彪表示,中国企业迎来并购比较好的时机。由于次贷危机,花旗等境外金融机构愿意出售资产,同时,人民币升值有利于中资金融机构进行海外并购。
李慧勇也持赞同意见。他认为,除人民币升值因素外,国内要素价格、劳动力成本上涨导致企业经营压力很大,需要通过走出去,获得相对更加廉价的要素和劳动力。这类似于1973年后日本面临的情况,他们实施对外发展战略,一举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强国,中国完全可以走一条类似道路。
“现在确实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好时机,但要做好足够的准备。”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教授孙立坚称,美国的一些企业机构,现在价位确实看起来很合适投资了,日本企业出手很快,已经有新的跨国并购发生。但中国企业仍要谨慎,并非所有东西都适合投资,有些资产在次贷风暴之后根本没有投资价值了。
孙立坚特别强调,不能说投资黑石失败,就认为国内资本海外投资是不可取、抄底模式就是失败。“我们走出去的目的是,学会国外先进的金融运作模式,触摸金融业务就是面临风险,并非像实体经济一切都可预见。”
上述观点遭到了中央民族大学张宏良教授的反驳。他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目前美国次贷危机的深远冲击谁都无法说清楚,根本还不知道底在何方,此刻中国企业试图去“捡便宜”根本谈不上是合适时机。同时,就连巴克莱银行出手收购的雷曼兄弟资产,也都是其研究机构、人员等有实际价值的部分,并未过多触及其金融资产。何况,国际兼并率不足20%,中国企业“火中取栗”胜算甚微。
张宏良认为,当不知道危机到底会多严重、危机会持续到什么时候,就应该坚持一个原则:让自己先活下来;而最能让自己活下来的不是股票和钞票,而是面包和水。所以国内企业应坚守好自己的阵地,然后再选择目标。
4 外资会否撤离楼市股市?
在中国地产界向来只入不出的摩根士丹利,首次传来出售其在上海拥有的住宅地产的消息。专家表示,尽管目前次贷危机对中国房地产业正面冲击不大,但其对于市场信心的打击将慢慢释放。
记者调查获悉,摩根士丹利对该项目的报价为11亿元人民币,另外还计划出售其2006年购入的浦东284套住房。此外,该公司还决定不再继续投资亚洲第一高楼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其持有这座大楼9%的股份。有消息称,花旗银行也正为其在上海的住宅地产漕河景苑的两幢高层小户型公寓寻找买家。根据记者多方收集的信息,今年上半年,全国至少有13个外资地产项目的转手收购案发生。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总经理程澐表示,经过跟踪研究发现,外资在中国投资房地产通常为2-3年的持有期,年收益率高达20%-50%甚至更高,这说明他们确实在中国赚快钱。但就目前来看,他们抛了手头的项目更倾向于继续在国内寻找其他机会,外资机构近段大规模撤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迹象还不十分明显。
不过程澐认为,在高度全球化背景下,次贷危机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信心打击无法避免,这让中国的地产交易有了更多议价空间,同时也会延长交易谈判时间。这一切可能会加长国内地产界年初以来的调整时间。其次,中国为房地产市场证券化准备了五、六年,业界普遍认为接下来两年会有重大突破,次贷危机尤其是“两房”问题可能会延缓这一进程。
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中心主任胡汝银则透露,造成A股市场出现大幅波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流动性泛滥、投资渠道不畅、大落之后宏观经济基础依旧等因素。来自次贷危机的冲击不大,主要对市场信心有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