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神舟七号 中国人首次漫步太空
“到目前为止大局已定。技术工作的准备和人的准备,都比较好了。我们才有理由向中央专委请示(授权发射)”
三名航天员岗位可互换
人船箭器星大局已定
记者:神舟七号的准备情况怎么样,是否有信心完成任务?
张建启:今天(9月6日)上午开会中央专委审核,专门汇报了神舟七号的情况。请求中央专委批准神舟七号瞄准发射并授权总指挥部在9月20号到30号之间发射。为什么向中央专委汇报,因为到目前为止大局已定。
所谓大局,一个是航天员系统,一个是航天员选拔训练,选拔了三个人的飞行小组、三个预备航天员。今天他们的训练都非常不错,训练的难度很大。
这次配合出舱活动成败的关键之一,就是航天员的心理加技术,综合能力要强。应该说他们具备了这个条件。
第二个就是应用型伴随小卫星也经过了试验,参加了联合审查。飞船各项准备就绪,火箭检查已经结束。应该说到目前为止人、船、箭、器、星大的方面已经准备好了。
另外测试系统也准备就绪。关于着陆系统,这次确定的原则是空中搜救航天员,地面出动寻找返回舱,这和神五、神六是不同的,主要是为保护生态,保护内蒙古大草原。
技术工作的准备和人的准备,都比较好了,所以我们才有理由向中央专委请示。
记者:三名宇航员是如何确定的?
张建启:航天员的选择,基本原则首先是公平、公正、公开,第二个就是优中选优,第三个就是强强联合。
决定要搞神七任务后,我们的14名航天员全部投入了训练。一开始是基础训练,然后就是专业技术知识和体能等训练,并实行打分制。
在这个基础上,根据他们的思想、身体和训练状况进行排序。然后按照预先设定的选拔方案和标准,由训练中心和总指挥部的选拔评审委员会投票选出第一轮的6人。
后续的训练是围绕神舟七号专业技术的一些训练,以强化的专业训练和心理质量的条件为主,6个人通过两轮投票,选出3名飞行员。
这3名飞行成员尽管有了指定岗位,2个在气闸舱,1个在返回舱,但他们的训练内容基本是相同的,岗位应该也可以互换。我们做好了两个人出舱的准备,一个穿俄罗斯的宇航服,一个穿我们的。万一这两个人有一个到天上出什么问题,或者航天服有什么问题,那还有一个一人出舱的办法。
发射时机考虑三因素
记者:这次神七提前到9月份发射,为什么?
张建启:选择发射时间有几个考虑,第一、不能冲突奥运会。第二、10月份我们国家一般事情比较多,我们也想错开一下。第三、根据计算,我们把发射时间定在大概晚上9点10分左右,出舱在阳照面,返回大概在下午5点40分,天还不太黑,下传的图像会更清楚,也能保证航天员更加安全。
记者:能否介绍一下神七任务的难点?
张建启:这套任务的难点,我大概归纳5个。
一是技术的跨越比较大,主要是突破航天员的出舱技术,研制微机电技术,突破天气测控系统。如果这次能够突破,将来用起来,应该说是领先的一个技术。
第二是风险比较大。三位宇航员面临着对整个飞船的所有能力的考核,这是一个风险。第二个风险就是航天员的出舱。有个空间适应的问题。
第三是难度比较大。这次强化了心理的训练和技术的训练。航天员要在水里训练,穿着的航天服120公斤,再用铁块配合,加起来就是240公斤。
第四是航天员的自主性很强,他们基本上是16、17个小时在工作。可以说这一次无论是航天员,还是地面的指挥人员,基本上没有休息的时间。整个工作时效性很强,连续性很强,工作强度很大。
第五个特点是规模最大,为保障航天员出舱的安全,地面测控增加了国外站和两艘测量船。
神七队伍平均年龄没超40岁
“我确实感觉到我们的队伍是很年轻,但是很有经验,能够打硬仗。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是大有希望。”
9月6日晚,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舟七号任务总指挥部第一次会议在这里召开。会后,张建启(神七任务总指挥部副总指挥长,总装备部副部长)、马兴瑞(神七任务总指挥部副总指挥长,航天科技集团总经理)、周建平(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接受了包括本报在内的众媒体联合采访,介绍了神七任务的亮点和难点,以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相关情况。
年轻是中国航天人优势
记者:据介绍,发射队伍中35岁以下的人员已经占到50%。中国航天研制队伍与国外相比,在可持续性发展方面是否具有优势?
马兴瑞:是的,我们实现了新老航天技术人员的更替。如嫦娥一号队伍,确实有大量的35岁的专家。参加本次发射的,我印象中平均年龄也没有超过40岁,所以我非常同意这个观点。
不管跟美国航天队伍比,还是跟俄罗斯比,我确实感觉到我们的队伍是很年轻,但是很有经验,能够打硬仗。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是大有希望。
新运载火箭正抓紧研制
记者: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尤其是火箭、飞船、卫星等,与美俄存在哪些差距?如何克服这些差距?
马兴瑞: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起步比较晚。在冷战时期,美国和前苏联就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搞太空竞赛。我们国家在2003年实现了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但我认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规模是适度的,是比较符合中国国情的。
我们的载人航天系统有自己的特点。飞船设计是有创新点的,也符合我们国情。所以,下一步我们要把飞船系统做好。我可以跟大家透露,中国政府正在抓紧研制新一代运载火箭。再过一段时间,我们拿出这些运载火箭的时候,就达到了当前运载火箭的国际主流水平。当然,运载火箭的发射是非常高风险的,所以需要在可靠性上进一步提高。
我们的生产能力、研制能力,跟美俄比还是有一定差距,但我们是一个年轻力壮的航天队伍,这一点是我们的优势。我们要利用这个优势来提升我们的能力。
神七任务可谓“惊险绝伦”
“载人航天用“惊险绝伦”来描述,有道理。神七和以前相比,增加了难度,增加了风险,也增加了挑战”
记者:曾有报道说神七发射可用“惊险绝伦”四个字形容,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
周建平:载人航天活动大家都非常关注,一个原因就是载人航天是一个高风险的活动,所以用“惊险绝伦”来描述,有道理。
虽然这是一个高风险的活动,但我们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始终把确保航天员的生命安全作为工程的第一要务。这也是工程在进行设计、实验、测试和进行任务准备时,我们最关心的核心问题。
服装安全 三年铸剑
记者:这次出舱的宇航员要承受多高的危险度,有哪些措施确保安全?
周建平:为了保证飞船发射、运行、返回的安全,我们采取了很多技术措施。包括逃逸救生系统,在轨的各种应急返回模式,故障解决对策等。
神舟七号增加了出舱活动。应该说,出舱活动,是一项高风险的内容。因为航天员要穿着舱外服,从飞船的轨道舱舱门出去,进到外太空。所以,我们必须要有能力用舱外服来保证人的生存、安全,还要使他能够完成预定的工作任务。
这和以前相比,增加了难度,增加了风险,也增加了挑战。我们经过三年的研制,现在服装的安全性问题,应该说是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对服装完成任务的能力,我们在地面进行了大量的模拟测试,这些测试尽最大的可能模拟了太空的环境。我们航天员也经过了大量的艰苦的训练。我想,这些是我们取得成功,把风险降到最低的一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保证。
出舱是载人航天必要一步
记者:神七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的一个首发任务,具体的任务和目标是什么?
周建平:神舟七号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完成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航天员出舱的任务。
记者:出舱作为神七任务的一个亮点,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周建平:航天员为什么要出舱?我们知道,人在太空中可以发挥自动化机器无法替代的作用。出舱,是人在太空中有效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
既然人要出舱,那么我们首先要有技术能力,使人能够在太空中工作。如果我们能够突破出舱的技术,人就可以在飞行器外从事组装、维修等等,也可以从事科学实验等工作。所以出舱活动任务本身,是我们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之一。
交汇对接技术是下一步
记者:出舱活动在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的战略规划中,具有什么样的地位呢?
周建平:突破载人航天技术,应该说是我们完成工程第二步任务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这次任务最主要的一个目标。
再进一步,我们将要完成交汇对接的任务,掌握了发射入轨,安全返回,在轨工作,出舱活动和交汇对接这些技术,我们就可以从事更大规模的航天活动,从事持续的载人航天的活动。本报记者 吕宗恕 报道 实习生 朱柳笛对此文亦有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