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央行第八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 -中国取消高耗能企业优惠电价 差别电价收入由中央划归地方 全文 -沪指直逼6000点 权重股引领狂欢 股市已成为国民经济"晴雨表" -中国九月受灾人口达4000多万 台风等为主要灾害 经济损失逾百亿 -首个国家煤炭产业政策出台加速 扭转投资过热 明年煤价仍上涨 -中国人基因组图谱出炉 检测需200万 国产7000米载人潜水器亮相 -上海金融机构贷款增速创新高 个人贷款拉动 信贷投放亟待控制 -监管机构将从六方面推进基金市场发展 城市居民理财首选基金 -嫦娥一号探月卫星进发射基地 年底前发射 -央行发1500亿票据 第6次加息信号强烈 9月重要经济数据24日发布
专家解读:央行有可能再度加息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10 月 14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13%,普通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近年历史高点。1988年,曾上调至这一标准,直到1998年调至8%。

复旦大学经济学家张军教授昨日对早报记者表示,由于这两天三季度金融数据陆续出台,并且经济趋势并未有所转变,通货膨胀、储蓄搬家等现象依然严重,市场对于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应该还是有预期的。而且尽管存款准备金率达到历史高点,这并不意味着不能再上调。

“中国的流动性过剩依然没有见到拐点,业内人士也都预计未来货币政策的力度依然会再加大,央行也有可能再度加息。”张军表示。

国泰君安证券金融分析师伍永刚则认为此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会对银行产生两个作用,一是会紧缩信贷,二是对银行产生负面作用,因为存款准备金的利率只有1.89%,和目前贷款利率有一定差距。对于加息预期,伍永刚认为年内有可能再度加息,但会注意分寸。而上周五传言的国有股减持等也有待于证实。

货币政策仍有空间

张军认为,此次存款准备金率提高0.5个百分点,预计将有1500亿~2000亿元左右的高能货币被冻结,而中国的货币乘数一般处于4至5之间,这样的话保守估计整个金融系统将会有6000亿~7000亿元的流动性被冻结,可以起到釜底抽薪的效果。

对于央行频繁动用存款准备金率这一“重型武器”,张军认为这是央行在短期内的理性决策。利率是金融市场最为成熟的参数之一,和发达国家更强调公开市场操作这一手段相比,由于中国目前仍处于一个转型经济时期,利率并未完全市场化,使得利率的功能出现折扣。

而中国的流动性问题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因为这反映了中国超常的经济增长,尽管这中间蕴藏着一定的风险,但并非不健康。在目前的约束条件下通过微调来理顺汇率、利率的形成机制是非常明智的。

经过此次调整,伍永刚认为,存款准备金率在今年的调整已经差不多到位了。但如果未来趋势没有改变,明年有可能加大到15%,这也接近银行承受的顶点,因为一旦存款准备金率超过15%,银行就比较难受了。

对股市作用有限

伍永刚表示,这次的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对股市会产生紧缩作用,但作用有限,不会改变目前的趋势。首先股市并不缺少资金,而且目前顺差依然巨大,其实提高50个基点存款准备金率和央行发行1000亿元票据作用差不多。

德邦证券分析师周亮表示,仅靠一次50个基点的调整并不足以扭转大盘趋势,倒是市场面的要求可能会产生短期回调,而存款准备金率的效应是个逐步累积的过程。

张军也表示,目前最大的风险在于资产泡沫,股市仍然会继续上涨,但这已经蕴藏着风险,对未来能否守住6000点大关表示疑虑。早报见习记者 王涛

来源: 东方早报

相关文章:
机构预测9月CPI涨幅放缓 年内加息压力减小
央行发1500亿票据 第6次加息信号强烈 9月重要经济数据24日发布
渣打:中国经济未见减速 担心膨胀或更多次加息
07年凭证式四期国债加息转存即可获利 月底截止
机构预测肉价已见顶 未来两月央行还会再次加息
年内五次加息 如何提前还贷更省钱
加息时代房奴怎减负?还贷细节藏省钱之道
9月中国CPI涨幅或放缓 低于8月 料年内央行还会加息一至两次
工行研究报告指出:料年内央行还会加息一至两次
央行第八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
图片新闻:
时速350公里动车组有望2009年下线 京沪旅程只需5小时
上海扩大廉租住房受益面 月收入低于六百元的可申请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聚焦中共十七大/ 十七大前中国人事任免/ 人事任免-中央 地方
· 中国反垄断法出台 向垄断说“不”
· 直击中国各地房价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农村计划生育网络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