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成为新型干法水泥投资热点
随着国家中部崛起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湖南承接沿海和内地的区位优势凸显出来,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中,固定资产投资仍然是湖南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2006年,全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50亿元,对GDP增长贡献率超过60%。2007年度,湖南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达370亿元左右,投资规模持续两位数增长,极大地拉动了对水泥的需求。资料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水泥产量增长20%,水泥价格已是“淡季已旺,旺季更旺”。江西、广东、广西、湖北等地水泥陆续进入湖南市场,湖南由传统的水泥外销大省,转变成为眼下的外省水泥销售市场。无论本省投资者,还是外省投资商,纷纷在湖南攻城略地,投资新型干法水泥项目。
由于湖南干法水泥发展滞后,近年来湖南已成为省内外投资者关注的目标。湖南省的韶峰集团、金磊水泥公司、印山水泥公司、洪城水泥公司、东方水泥公司等优势企业,新建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相继投产。
安徽海螺集团旗下的湖南双峰海螺水泥公司,去年实现利润9,000万元,创利税1.298亿元,完成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在海螺集团各水泥企业中名列前茅。如此丰厚的投资回报,极大地增强了投资者信心。今年湖南双峰海螺水泥公司第二期、湖南雪峰海螺公司、湖南石门海螺公司三条4500t/d生产线相继开工兴建。
中国建材集团与湖南省政府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重组湖南韶峰水泥集团公司。中国建材集团以湖南韶峰水泥集团公司为基地,在湖南投资30亿元,用于新建多条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等项目建设,到“十一五”期末,形成2,0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产能。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9月27日下午,中国中材集团又与湖南省政府在长沙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材集团将投资34亿元,在湖南省重点发展新型干法水泥产业。至此,作为中国建材业两大央企的中材集团与中国建材形成对峙华中之势。
浙江新星兆山水泥集团的兆山宁乡水泥公司2500t/d生产线、浏阳水泥公司5000t/d生产线相继建成投产。湖北华新水泥集团岳阳华新200万吨粉磨基地、湘潭华新300万吨粉磨基地陆续建成投产。我国台湾国产实业公司在涟源市5000t/d项目也已开工建设。
此外,西北市场也正在启动,特别是陕西市场。陕西省水泥市场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大规模的水泥生产基地建设正在进行,企业竞争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大企业集团已建和“十一五”期间新建的新型干法生产线达20条,其中4000t/d以上生产线有11条。
本地企业秦岭、尧柏、众喜和声威,外资背景企业冀东-海德堡、意大利水泥云集该地区。冀东-海德堡、声威最具规模优势,到“十一五”末,水泥产能都有望达到1,000万吨;其他3家产能也会在500万吨左右。
9月25日的一纸公告让竞购*ST秦岭(600217)的其他投资者止步,作为浙江资本,华伦集团以6.3亿元人民币的代价成功入主,成为ST秦岭的第一大股东。一度甚嚣尘上的秦岭水泥重组一事尘埃落定之时,原先被普遍看好的海螺水泥、中材集团等并未站在“买家”席位上,此前未在相关报道中露脸的浙江民营企业华伦集团突然以胜利者的姿态被陕西省铜川市国资委相中,但随即有媒体表示异议。
今后几年,陕西水泥工业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预计到2010年陕西的水泥产量将达到4,000万吨,目前新型干法水泥产量为1,600万吨,落后水泥淘汰后还存在800万吨,到“十一五”末,还有1,6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产量的增长空间。
关中地区是陕西省的工业经济带,是率先发展的地区;陕北延安、榆林地区正在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将会呈现跨越式发展;陕南地区为自然保护区,会有突破性发展。可以说,“十一五”期间,陕西省水泥市场是一个具有成长性、快速发展的市场。
市场整合要稳步推进谨防出现“浙江现象”
“T”型发展战略模式造就行业龙头海螺集团,吸收合并战略模式成就了水泥航母中国建材,两家企业都创造出了水泥企业高速扩张的奇迹,促进了水泥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整合。两家企业之所以成功,关键在于抓住历史机遇,顺应经济发展规律。
海螺集团抓住我国新一轮经济启动、水泥需求上升的时机,采取沿江大规模建设生产线,沿海中心城市建立粉磨站T型发展战略,迅速做大作强。海螺水泥的发展战略得到了原国家建材局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政策和贷款上给与优惠。还有一点,海螺水泥市场布局,基本上是围绕国家重点开发地区和重点项目展开,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中国建材利用国资委做大做强央企,鼓励央企上市融资,要求央企进入行业前三名的有利时机,采用吸收联合的方式,对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进行整合。中国建材充分利用地方政府和国资委的支持,与其签署建立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整合区域市场。
因此说,海螺集团、中国建材的做大作强,有其一定的时代背景和发展机遇。对国内企业扩张发展有较强的借鉴意义。但是,两家企业的发展模式不是可以简单复制的,企业在借鉴成功经验同时,一定要因地制宜,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切不可盲目模仿。各地区在市场整合中,也要稳步推进,不可急躁冒进,要防止重蹈市场整合的“浙江现象”。海螺集团和中国建材在高速扩张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对于快速扩张的企业来说,必然会出现问题,关键是能否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出现因资金链断裂,被迫出让企业偿还债务局面。
海螺集团在“十五”期间的快速扩张面临人才短缺、资金瓶颈问题。对于人才问题,海螺集团利用其强势文化复制,凭借自身强化培训加以解决。在解决资金瓶颈问题上,积极利用国际金融资本,进行资本运作加以解决。
中国建材在资本市场运做非常成功,目前做大问题是如何组建强有力的经营团队,如何提高执行力,在南方市场已经持续三年低迷的背景下,解决盈利问题。
国资委副主任李伟曾指出,我国应积极探索中央企业与地方企业联合重组。通过以资本为纽带,按照市场化的原则,发挥区位、技术、资金、资源等比较优势,进行产业分工和企业联合,提升整体实力,实现互利双赢。
像冀东水泥这样的地方企业,有多年的经营基础和丰富的水泥企业经营管理经验。目前冀东水泥正处于开速扩张期,它面临主要问题是如何借助资本市场解决资金瓶颈问题。“十一五”期间,冀东水泥的三个市场启动,冀东水泥必须加强资本运作。如何将资本运作与生产经营的优势集一身是企业扩张的最主要问题。
海螺水泥的扩张经历了2005年的宏观调控,接受了市场低迷、资金短缺考验。中国建材的南方水泥公司还没有如此经历。经营管理学上有这样一种说法,经历过三次经济危机而能生存的企业,才是真正优秀的企业。水泥行业是投资回报较低的行业,有较明显的运行周期,适合长期投资。高速扩张的水泥企业只有经历了市场低迷时期,才能真正成为具有抗风险能力的成熟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