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钢协年会昨成辩论会 中外舌战钢铁倾销与补贴
一年一度的国际钢铁协会年会昨天召开,会场成了中外钢企的反倾销、反补贴辩论场。
昨天,德国经济部长和欧洲众钢厂公开呼吁欧盟就钢铁贸易向中国施压,降低钢铁贸易领域中的反竞争行为。而中国两大钢铁企业高管则据理力争,对此反驳。
本次国际钢铁协会年会的一个主要议题是,中国政府是否在支持本国钢铁行业不公平地扭曲钢铁市场。欧洲众多钢铁企业表示,决定就中国进口钢铁存在的“扭曲竞争的情况”采取协调一致的法律行动。此项法律诉讼正在准备过程中,预计2008年年中会显示出最初效果。欧洲钢铁业协会、欧洲钢铁联盟目前正为准备法律诉讼搜集事实,并计划提交给欧盟委员会,这个过程可能会持续四周。
德国最大的钢铁生产商蒂森克虏伯(ThyssenKrupp Steel)首席执行官卡尔-乌尔里希·科勒尔(Karl-Ulrich Koehler)表示, 欧洲钢铁生产商指责中国通过“对钢铁生产进行非法补贴”扭曲了市场竞争,如果没有“国家补贴”,在当前运费和铁矿石价格纷纷上涨的背景下,中国公司不可能在蒂森克虏伯、安赛乐-米塔尔等欧洲同行面前拥有如此大的竞争优势。“且中国钢铁生产相当零散,时常伴有资源浪费现象。中国政府承诺对钢铁业进行整合,这事尚未发生。”
德国钢铁协会主席迪特尔·阿梅林(Dieter Ameling)也指出,一些中国企业以倾销价出口钢铁产品,这意味着在许多情况下此类价格甚至低于生产成本。“中国的大多数钢铁企业属于国有企业,经常得到政府补贴。”
此前,美国钢铁协会曾发表一份产业报告,称在过去10年中,中国钢铁行业得到了超过520亿美元的政府补贴,让中国本土钢铁消费企业较世界其他国家企业拥有一种不公平优势。这一说法与欧洲企业此次“抗议”不谋而合。
对此,中国两家大型钢铁企业高管进行了抨击,表示国外说法存在方法缺陷,还使用了“不实”数据。鞍钢集团总经理张晓刚表示,美报告编制方式存在“缺陷”。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大多数钢企都是按照常规企业规定运作,即便它们仍然归中央或地方政府所有。武汉钢铁集团副总经理胡望明也指出,编写这份报告的人使用了错误的统计数字,对中国钢铁行业缺乏全面了解。
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常务理事周世俭告诉记者,作为国家控股的国有企业,国家在资本注入、优惠贷款及土地租金方面的投资可以理解,根本谈不上补贴,相当于把钱从“左口袋”放到“右口袋”,而在具体运作上,国有企业都是按照市场经济“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另外,裁定一个国家是否构成反倾销主要看两个标准:一是一段时期内对该国出口的增幅是否过快、到货是否猛增;二是售价是否偏低、低于成本销售。中国出口钢材价格虽比美国和欧洲当地钢厂低,但并没有低于自己的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钢铁协会还在此次年会上预测,2008年全球钢消费将增6.8%,今年钢的表观消费量将达近12亿吨,比2006年增6.8%。这意味着,国际钢材需求依然不会缓解,由于拥有成本和价格优势,国内钢铁出口还将进一步加大。相关专家建议,国内钢企应分散出口,不要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大量出口,目前我国钢材出口地主要集中在美、欧、韩。(陈姗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