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会否继续大幅上涨
今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出现了较大幅度上涨,特别是自4月以来,月度CPI涨幅连创新高,未来几个月还会大幅上涨吗?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8月份CPI上涨6.5%在预料之中。推动CPI走高的主要因素仍然是食品价格上涨,特别是猪肉价格。在8月份CPI上涨的6.5个百分点中,食品类价格上涨贡献5.9个百分点,占涨幅的90.8%。
姚景源认为,8月份一些省份肉价回落,也有一些省份在继续上涨。另外,去年8月肉价较低,CPI反映的是同比上涨幅度而不是环比涨幅。
姚景源说,今后几个月CPI继续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没有必要担心物价的全面上涨。他认为,目前的上涨仍然是结构性上涨。
他认为,虽然CPI是反映通胀的重要指标之一,但是目前主要是食品类价格上涨,属于结构性上涨。通货膨胀的主要标志是物价全面上涨。在国家统计局统计的8大类商品中,8月份,仍然是5类上涨,3类下降,并没有全面上涨。如果看核心CPI(扣除食品和住房),8月份仅仅上涨了0.8%,仍然处于安全的范围内。
姚景源表示,随着国家各项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的措施逐步产生效应,预计今年四季度,CPI的涨势会有所回落。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毕井泉日前表示,中国的物价总体上仍处于可控范围,没有出现由于总需求严重超过总供给而引起的全面、持续的价格上涨,并没有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卢中原认为,随着国家控制食品涨价的各项措施逐步见效,CPI涨幅会慢慢回落。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很快,夏粮丰收,秋粮丰收在望,食品价格上涨的势头会明显回落。
商务部部长助理黄海认为,农产品价格上涨并不意味着供不应求。今年上半年,除生猪生产下降外,牛羊肉、禽肉、鲜蛋、水产品的产量均比上年同期有较大增长,供给是充裕的、有保障的。食用植物油、方便面等食品加工能力过剩,完全可以满足市场需要。
专家们一致认为,如果未来几个月物价控制得比较好,那么全年CPI上涨有可能控制在4%至5%之间。(据新华社电)
瑞信 CPI上涨无碍宏观经济走好
针对昨日公布的创10年新高的CPI数据,瑞信银行研究员陶冬接受采访时表示,尽管瑞信银行预计中国的通胀率仍将走高,但是这并不妨碍中国宏观经济继续走好。
陶冬表示,未来12个月里,对通胀率走高的预期,将取代食品涨价的因素,从而成为通胀的真正推手。而工资水平和服务价格的上涨,将带来非食品价格上涨。
基于对通胀率提升的预期,他预计中国央行在最近和10月份还将加息。他认为,尽管加息并不会缓解当前中国食品价格上涨的问题,但是实际负利率确实是导致资金大量流入股市和楼市的一个重要原因。他强调,尽管通胀率呈上升态势,但是瑞信银行认为中国的宏观经济继续走好。他指出,7月份工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同第二季度的高位相比,增长温和。且5月至7月期间,新增贷款放缓。即将公布的采购经理指数预计也呈温和增长态势。因此,他预计8月份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将会显示温和调整。(上海证券报)
大摩认为中国步入"通胀时代"为时过早
针对昨天发布的8月份CPI数据,摩根斯坦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王庆表示,8月CPI涨幅达近10年来的最高值,主要是由食品价格上涨所致。这主要反应了买方压力,比如食品供应短缺等。
王庆指出,中国自2003年以来就一直保持着GDP的高速增长,同时伴随着温和通胀。这种状态将是不可持续的。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最终通胀也显现出来。但是,中国的通胀并未超出控制,认为中国已步入"通胀时代"还为时过早。这次通胀是周期性的,而非长期性通胀的爆发。
雷曼兄弟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表示,仔细审视CPI数据,依然未发现通胀从食品向非食品区域转移的迹象。事实上,服装、交通和通讯、娱乐和教育等价格持续下降,而烟草、酒类等价格依然保持稳定。孙明春预期,央行将采取进一步的紧缩政策,包括提升存贷款利率、提升存款准备金率等。(上海证券报)
高盛预计年底前加息两次
8月份CPI同比增长继续加快,从7月份的5.6%上升至6.5%。高盛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梁红指出,这再次表明,通胀压力已经扩散到非食品领域。未来仍存在较大的通胀上升风险。预计央行将采取果断调控措施,包括在年底前两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
另外,中国8月份进出口同比增长率显著放缓。但贸易顺差仍保持在250亿美元的高位,高于7月份的244亿美元。梁红认为,8月份贸易数据走软可能反映了基数较高等一系列因素。今年以来中国贸易数据的波动性显著上升,这可能与贸易相关税收的调整有关。鉴于美国经济更加令人担忧,将密切关注未来几个月的中国贸易数据。(上海证券报)
紧缩预期对股市影响有限
⊙宝盈基金宏观策略研究员盛军锋
虽然主要是食品类价格带动8月份CPI走高,但我们仍可以看到,目前和未来的通胀带有一定的必然性。可以预计,随着中国经济继续快速增长,通胀的基础短期不会改变。
随着之前一系列紧缩政策逐渐发挥作用,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可能在10月后有所下降,这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经济过热的态势,也有助于缓解通胀上行的压力。
目前虽然面临紧缩预期,但仍主要局限于金融层面,即使通胀持续提升,预计有关政策仍也不会对未来股市造成太大影响,因为从经济基本面来看,过热的程度还并不至于导致严厉的行政性紧缩政策,况且从趋势上来看,过热程度有所缓解。因此,未来的政策仍将延续过去的格局,如提高准备金率、发行特别国债、加息等,只要不会有严厉的行政性调控,以上举措对市场影响有限。在股市投资的行业策略方面,仍看好具有"比价优势"的板块,如煤炭、钢铁、建材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