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教育部称中小学教师工资标准将提高 -财政部将发行2000亿10年期特别国债 市场再拉紧缩警笛 通知全文 -中国拟推船舶生产许可制 淘汰落后产能 汽车产能过剩警钟敲响 -2010年全民可享基本卫生保健 社区卫生服务方向:药品零差价配送 -中秋国庆两节临近 中国再发稳定物价信号 借节日涨价抢购将严惩 -教育系统年均收入2.09万 超全国平均水平 逾30万教师学历不合格 -煤矿环境破坏严重 专家呼吁建生态补偿机制 环境污染正逼近农村 -中国城市排行榜:北京最美丽香港最安全 京津冀联合打造城市群 -中国与美欧会谈食品安全问题 料有突破 中国制造玩具获"平反" -个人住房贷款和外汇贷款增长迅速 近3000亿美元热钱正弃股炒房
CPI创11年新高 专家预测央行将进一步采取紧缩政策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9 月 12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8月CPI同比上涨6.5% 连续4个月创新高

继7月份我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6%,创下自1997年2月以来的新高后;8月份CPI再次上涨6.5%,创下11年以来新高。随着8月份CPI数据的出炉,众多经济专家纷纷预测,央行将会进一步采取紧缩政策,来应对物价上涨。

国家统计局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我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8.2%,非食品价格上涨0.9%。在食品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6.4%,油脂价格上涨34.6%,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49.0%,鲜蛋价格上涨23.6%,鲜菜价格上涨22.5%。

国家物流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陈中涛认为,当前的CPI上涨有一定的刚性成分,下降有难度,所以预计9月份CPI涨幅仍将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但是,到了10月份,粮食和肉类价格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回调。预计今年全年CPI的平均水平将超过3%,在4%左右。从长期看,我国“高增长,低通胀”的经济增长形势可能会发生一定的改变。

由于CPI加速上涨,学者们大多认为央行不会坐视不理,将会采取进一步的紧缩政策,以保证我国的实际利率为正。

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教授许小年对记者表示,CPI的再创新高主要是由食品价格引起的,是典型的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CPI的屡创新高,将使居民的通胀预期持续增强,而且目前居民的通胀预期正在形成,最终将导致企业纷纷提价,职工要求增加工资,进而形成价格和工资上涨的循环,生产成本上升。因此,目前货币政策最为紧迫的任务是打消居民的通胀预期,显示央行遏制通胀的决心。

许小年认为,遏制通胀预期,仅仅依靠提高准备金率是不够的,因为准备金率的提高并不能传导至利率。最有效的办法是持续小幅加息,尽快让实际利率为正。此外,2000亿元特别国债向社会公开发行,能够让利率往上推一点,吸收流动性,但作用毕竟有限,应该持续加息。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认为,8月份还有加息的可能。他说,虽然判断实际利率不能仅看单月数据,但今年1到8月份CPI累计增幅已达到3.9%,高于一年期存款利率,“所以我判断今年还会有一两次加息。”

天相投资分析师石磊表示,对于如此高的CPI数据,央行未来应该还会采取紧缩政策。因为央行在前不久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之后马上又发行了定向央票,就是为了回收流动性,面对8月份高企的CPI,央行很可能会进一步通过加息来降低全社会通货膨胀,限制通胀扩散到非食品领域。

国海证券固定收益部分析师段吉华预计,央行仍将保持较大紧缩力度,下一步央行会继续加息。他说,央行实际上对价格的担心程度是比较高的,所以才会频繁出台政策。当前CPI上涨的压力较大,央行仍将保持较大的紧缩力度。

但是,也有机构认为,短期内央行不会加息。中投证券研究部总经理李志坤表示,中投证券维持央行在10月底加息的判断。因为,央行加息一方面要考虑CPI因素,另一方面也要考虑收缩信贷、控制流动性的要求。此前,央行已经提高了存款准备金率、发行了定向央票,财政部还发行了2000亿元特别国债,在收缩流动性方面力度较大。央行应该会观察三季度的物价、货币信贷和固定资产投资等数据后,再做出政策选择。(记者 方烨 刘振冬 实习生 邓倩)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图片新闻:
上半年中国新船订单量首超韩国居第一 造船量占世界市场近20%
“让教育真正成为最受尊重的事业” 祝所有老师教师节快乐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07年中国改革重点行业
· 聚焦十七大前中国人事任免
· 中国反垄断法出台 向垄断说“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农村计划生育网络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