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科技进步法修订草案:国家项目知识产权可授个人 力促企业创新 -中国省级领导换届将考核节能减排 十措施确保节能减排目标实现 -国务院要求稳定住房价格 -7月份国内市场粮食价格以升为主 农业部称肉价将会走向合理  -首批30万人成功预订北京奥运门票 确认函近日发 9月30日前付款 -中国拟批准建立国际聚变能组织协定 为研发核聚变电站奠基础  -中国将实施有利于促进就业的金融政策 就业促进法有望月底出台  -土地出让违规将直报国务院 农村土地治理重点解决8类侵害问题  -国务院研究山东煤矿溃水等事故 攀枝花煤矿透水事故8人生死不明 -国家级开发区成最具活力经济增长点 京开发区GDP年均增70.3%
正视住房供应严重失衡现实 房价"高"该服什么"药"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8 月 27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正视住房供应严重失衡现实

●增加各类住房开发用地供给

●打击开发商“惜售”恶意炒房

●科学规划避免大量挤占耕地

近来,媒体频频爆出房地产开发商高价囤地。中央政府为了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严控土地供给;一些研究机构、学者也给政府支招:“投资过热了,房价太高了,应该控制土地供给数量”;还有许多忧国忧民之士,担心房地产过热,大举开发房地产,会挤占耕地,中国人将来会没饭吃。

一方面是中央政府严控房地产开发土地供给,另一方面则是房地产商高价拿地,囤积土地。其实,房地产商很聪明。他们知道,在这样的政策下,房地产价格还会大幅度上涨,高价拿地的成本可以转嫁到购房者身上,自己照样可以获得超高利润。在住房供求严重失衡的条件下,开发商当然可以通过提高房价的方法,把成本上升的损失转嫁给消费者。

中国曾经历艰苦的价格改革。当我们面对市场短缺的时候,担心全面放开价格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采取了渐进式的道路,通过“调放结合”、“价格双轨制”,花了十几年的时间,才等到短缺消失、买方市场的出现,最终基本解决了价格体制问题,实现了由市场定价。这虽然付出了沉重代价——严重的权力寻租和“官倒”,但避免了短期内物价过快上涨。

历史的经验和教训还没走远,就已经被许多人忘记了。我们是在一夜之间停止分配公有住房,放开房地产市场和房地产价格的。换言之,一夜之间房地产价格市场化了,由价值规律决定,受供求关系调节了。在供求严重失衡的条件下,这就不可避免地招致房地产价格飞涨。于是,又有人提出:应该由政府限价,控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如果这样,必然又会招致旧体制复归,产生严重的“官倒”和“寻租”。

要想真正解决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就应该直面房地产供求严重失衡的事实,增加房地产开发用地的供给。否则,只能是南辕北辙。

增加房地产开发用地供给,即包括增加商品房开发用地供给,也包括增加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用地的供给。当然,也应该打击房地产商“惜售”行为,打击恶意炒房。这样,可以增加现实的房地产供给,减少需求。

增加房地产开发用地供给,会不会大量挤占耕地,使我们没饭吃?搞房地产开发,不应该大量挤占耕地。城市中许多建设用地是可以不占用耕地的,只要科学规划,这个矛盾是可以缓解的。如果我们能够把一些地方政府大搞开发区、在过剩行业建工厂挤占的耕地夺回来,住宅用地造成的耕地减少就能够有效缓解。

增加房地产开发用地供给,会不会加剧投资过热、经济过热?长期以来,在统计上,我们一直把房地产作为投资,一谈经济过热,就马上联想到投资过热的数据,甚至说“投资增长太快,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其实,商品房应该属于耐用消费品,在供求严重失衡的条件下,增加房地产供给,是不能算作投资过热的。统计上的问题,使我们的政府决策失去了科学依据。

简单漫骂房地产商抬高房价,发泄我们的义愤,并不能使房价降下来。现在,是该改弦更张、增加房地产开发用地的时候了!这不是对开发商的附和,而是出于对民生的关切。(桑百川 作者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相关文章:
房价与租价"打架" 房租上涨逼出新房奴
中国住房工作会议重新定位房价调控 系列文件将出台
建设部筹建住房保障司 或推公屋计划 奥运周边房价涨幅高近10%
奥运场馆周边房价涨幅高出其他区域近10%
房地产协会建议征物业税 深圳或试点 7月北京房价达今年最高
加息与房价上涨陷入新一轮博弈 买房将成奢望?
开发商心声:房价不要像过山车 我们也希望稳定
房价会涨就会跌 投资房产决不等于给收益上了保险
图片新闻:
西汉高速公路即将通车 西安到成都仅8小时 蜀道告别"行路难"
中央财政3年投700多亿 全国财政困难县减96% 从791个减至27个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07年中国改革重点行业
· 中国经济博弈高油价
· 投资理财技巧 答疑解惑直通车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农村计划生育网络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