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发改委认定方便面涨价为操纵市场 责令方便面中国分会立即纠错  -国土部:擅增建设用地将扣减土地年度计划指标 遏止"新圈地运动" -超强台风圣帕来势超过桑美 福建紧急部署 -中国探月分"绕落回"3步走 2020年前后完成 尚无建月球基地计划 -6000亿特别国债下周发行 期限10年和15年 10年期收益率4.30% -中国住房体制迎来第3次变革 房价或现分化 已22年没住房普查  -湖南凤凰大桥坍塌事故遇难者达41名 胡锦涛指示严肃追究责任者 -中国私营企业首次突破500万户 保税区内企业使用外汇将获便利 -沪深大盘跳空低开 沪指开报4845点 基金发行持续非理性升温  -中国富裕家庭近300万户 年收入超2.5万美元 富豪新贵门槛3800万
2007全年贸易顺差将达2750亿美元 调控仍需加强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8 月 17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八大内外因素影响外贸顺差快速增长

从影响今年上半年我国贸易顺差快速扩大的诸多原因分析,既有短期的影响因素,也有长期的影响因素。

从短期因素来看,这主要包括:出口退税以及进出口关税税率频繁调整导致企业突击出口、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幅度较小对抑制贸易顺差效果不明显、大宗商品国际市场价格水平上升增加了贸易顺差。这三大因素导致了上半年我国贸易顺差快速增长。

第一,出口退税以及进出口关税税率频繁调整,导致企业突击出口。从2006年开始,国家加大了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力度,今年又频繁地出台了相关调整措施。例如,2007年4月15日调整并取消了部分钢铁产品的出口退税、5月20日对83种钢铁产品实行出口许可证管理、6月1日调整了部分商品进出口关税税率、7月1日又调整了近1/3海关进出口产品的出口退税政策。

随着这些政策的出台,为了规避出口关税调整、出口退税降低和许可证管理等政策风险,许多出口企业在今年上半年提前抢单出口或突击出口,致使今年上半年我国的出口规模增大和速度加快。

今年以来,在每一次政策调整前,我国的出口规模与增速都会呈现一定程度的波动特征,而且出口增速也一直在高位运行(除3月份以外)。

从具体产品来看,钢铁、纺织类商品抢单出口的现象更加明显。其中,钢铁行业是国家今年外贸税收政策调整的重点产业之一。由于今年上半年政策调整的力度较大,许多企业为减少损失,都采取了提前出口的应对措施,由此导致了今年1-6月我国的钢铁产品出口增速达到136.4%。

目前,国内一些纺织产品的出口获利空间很小,减少出口退税将导致这些纺织品出口企业“无利可图”。于是,纺织品出口企业纷纷赶在政策调整前突击出口。今年1-6月,生丝产品的出口增速达到73.3%,服装类产品的出口增速达到21.7%。

此外,化工类产品、矿产品和有色金属加工产品等在不同程度上也存在着提前出口的现象。由于目前国家正在加大力度来扭转经济增长方式,限制“两高一资”类产品的生产与出口,导致了今年上半年进出口税收政策的频繁调整。一方面,这增强了出口企业对于相关政策继续出台的预期,并在短时间内快速扩大出口;另一方面,由于进口关税降低、汇率升高等预期的增强,一些进口企业对某些商品的进口采取观望态度,推迟或减少即期进口数量。

第二,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幅度较小,对抑制贸易顺差效果不明显。自2005年7月汇率制度改革后,人民币升值步伐加快。但是,如果考察人民币的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升值的情况可以发现,人民币的实际汇率升值幅度很小,还不足以对外贸顺差的持续增长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

2007年1-7月,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幅度约为3%,但实际汇率即人民币对一揽子货币的升值幅度仅为1 %左右。其中,人民币相对于欧元、加元、澳元等主要货币实际上是在贬值。

由于人民币的实际汇率升值幅度较低,不足以抑制我国当前的出口快速增长,对于贸易顺差扩大的影响作用也十分有限。

而且,自汇率改革以后,国际上一直看好人民币升值的潜力,加之近期我国资本市场异常火爆,引发众多国际游资涌入,导致了近年来我国在资本项目下顺差有所增加。

此外,由于国际市场对中国商品的需求依然较为旺盛,人民币升值后出口企业要求提高产品价格,并获得进口方的同意,这一因素也导致了我国出口产品的总体价格在上升,并对我国贸易顺差的扩大也有一定影响。

第三,大宗商品国际市场价格水平上升,增加了贸易顺差。今年上半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呈现上涨趋势,减缓了我国一般贸易的进口增长,刺激了这些商品的出口。2007年1-6月,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继续高企,有色金属、钢材、钢坯价格上涨较为迅速,原油、成品油、橡胶价格维持高位运行,玉米、大豆、塑料原料、肥料、合成纤维价格均有一定幅度上升。受利益驱动,传统大宗商品出口普遍提速,企业纷纷少进多出。其中,钢坯、钢材、成品油1-6月进口量分别下降34%、7.4%和1%,而出口量却分别增长40%、97.7%和27.6%。

从长期的影响因素来看,由于我国的政治环境稳定、经济状况良好,我国加工贸易持续迅猛发展、国内过度产能需要向外释放、人民币升值预期不断强化、国内要素价格严重低估、长期实施扶植出口政策等长期因素,是导致我国对外贸易长期保持贸易顺差的主要原因。

其一,加工贸易继续迅猛发展。以加工贸易为主的贸易方式使我国贸易顺差长期存在具有必然性。因为加工贸易具有两头在外的特点,从国外进口原材料、零部件,组装加工后成品出口海外,这种增值的贸易形式必然产生贸易顺差。加工贸易既有出口又有进口,这就抵消了人民币升值等措施的政策效应。而且近年来由于国际上大量制造业产能向中国转移,如日韩很多企业把生产基地转移到了中国,以产品生产地为标准计算贸易顺差,必然导致我国对其他国家的贸易顺差不断增加。

其二,国内过剩产能需要向外释放。我国目前正处于重化工业化阶段,并且经济的高增长是由投资增长带动的。近几年的大规模投资,形成了大量过剩产能,当前数据显示我国投资水平仍在高位运行,这可能带来新的、范围更大的产能过剩。在国内需求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对外出口便成为消化国内过剩产能的重要渠道。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以来出口增长较快的商品主要集中在产能过剩行业,如纸制品、肥料、塑料、钢铁、有色金属等。国内无法容纳的产能,只能通过国际市场进行消化与吸收,以实现国内经济平衡。这必然造成贸易顺差持续扩大。

其三,人民币升值预期不断强化。从我国目前情况看,人民币的确存在继续升值的压力。一是由于国内经济偏热,货币流动性过大,需要人民币升值予以降温;二是由于目前贸易顺差增速依然较高,规模持续增长,导致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国际社会对于人民币升值要求越来越强烈;三是虽然汇率改革后人民币正处于升值通道之中,但其实际汇率升值幅度较小,增加了今后升值的压力。基于以上原因,各方对于人民币升值预期正在不断强化。尽管从理论上讲,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扩大进口,减少出口,平抑贸易顺差。但是,如果市场对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加强,就必然会导致国内企业加快出口步伐,延缓进口速度,而且国外游资会不断以贸易方式为掩护流入国内,使贸易顺差虚增。

其四,国内要素价格严重低估。我国生产要素,如资金(利率)、土地、资源、环境等被严重低估,使资源、能源要素含量高的产品价格较之国际市场偏低,导致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以国内廉价的资金(利率)、资源、环境、能源补贴了出口对象国。我国许多高耗能行业出口产品都存在这一问题,以钢铁产品为例,尽管国家几次降低钢铁产品出口退税率,增加了钢铁出口企业成本,但是由于国内水、电、土地等能源资源与环境要素价格过低,使国内钢铁生产价格仍然大大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在利润的驱动下,钢铁产品出口一直保持强劲增长。

其五,长期实施扶植出口政策的结果。我国采取的一系列鼓励、扶植出口的政策也是出口快速增长、贸易顺差持续扩大的重要原因。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面临外汇短缺的问题,后又遇到内需不足的困难及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冲击,为扩大出口,形成了一整套扶植出口的政策体系。如在金融领域实行外汇额度补贴、出口贷款利息补贴、出口优惠利率等;在财税领域实施出口退税、内外资企业差别所得税税率等;此外还设立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等等。这些政策的实施,使我国出口持续增长,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尽管目前国家已经并且正在出台若干新的贸易政策以逐步改变原有的出口导向型贸易战略,但过去政策惯性的扭转尚需时日,这也导致贸易顺差难以在短期内有所下降。

来源: 上海证券报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文章:
樊纲:四大原因导致资本顺差和贸易顺差长期存在
前七月中国贸易顺差1368亿美元 增速预计将回落
中国7月贸易顺差或为245亿美元 低于6月水平
上半年中国累计贸易顺差1125亿美元 启动内需成关键
贸易顺差持续高位运行 专家建议多管齐下降温
海关总署:上半年中国贸易顺差累计增长83.1% 流动性压力加大
贸易顺差攀升加大流动性压力 取消利息税和加息都可能
上半年中国海关税收3600亿 突击出口致上半年贸易顺差大幅攀升
预计突击出口导致上半年我国贸易顺差同比增60%以上
图片新闻:
北京公布工资指导价 80%大学毕业生月收入不足2千元
南堡油田油气储量11.8亿吨 将带来中国第五次石油储量增长高峰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07年中国改革重点行业
· 中国经济博弈高油价
· 投资理财技巧 答疑解惑直通车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农村计划生育网络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