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
东北着力打造中国经济“第四极”
本报记者 何鹏
继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之后,打造中国经济发展的第四极,成为近年来众多省区奋斗的目标。
“东北有能力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已经成为东北学术界的共识,此次国务院正式批复东北地区振兴规划,将为东北实现这一目标注入强大的推动力。”辽宁省社科院经济所刘晓南研究员说。
此前出版的《中国东北地区发展报告》表示,东北经济区具有综合工业体系、科教优势及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农产品( 21.90,0.00,0.00%)资源、优良的生态环境和对东北亚开放的区位优势。自2003年国家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东北经济区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但是,从区域经济的角度考虑,东北地区在发展中存在的条块分割、产业结构趋同、生态环境保护缺乏有效协调等问题进一步显现。
一是铁路、公路、水利、生态等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产业发展,缺乏统筹规划,难以协调发展;二是东北三省资源日渐减少,而蒙东地区矿产资源富集,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迫切要求进行统筹规划,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刘晓南说,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的出台,恰好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明确各省的发展任务,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此前表示,规划的一大特点就是突出了协调跨省区的重大交通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项目建设。如提出了建设同江至大连、东北东部通道、黑河至北京、绥芬河至满洲里、珲春至阿尔山、丹东至锡林浩特六条跨省区通道;建设并形成跨省区的、加强与外部联系的煤炭、油气、矿石、粮食、集装箱、重型装备、客运等七大运输系统。
“事实上,东北振兴规划本身也是国家经济部署的重要安排。”刘晓南说,此次国家批复明确指出,要把东北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而装备制造业首先是要服从全国产业布局的。
他表示,可以预见,规划的批复和实施,可以充分利用东北地区比较优势和条件以及较好的产业基础,以存量资源带动增量发展,增强整体竞争力,东北经济区完全可能成为中国第四大经济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