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特色粮油
我国特色粮油产品种类繁多,品质优良,市场需求增长空间大。特色粮油大部分属于抗旱作物,是我国半干旱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它不但可以食用,而且可广泛应用于化工和医药等领域,具有很高的营养保健功能和综合利用价值,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明显的品质优势与价格优势,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农产品,出口量约占世界出口量的10%左右。但是,目前我国特色粮油产品生产存在种植粗放、品种混杂、退化严重、加工开发不足,出口市场秩序混乱等突出问题。规划期内重点发展18种特色粮油。
主攻方向:
(1)加强良种繁育与新品种选育工作,加快优质专用品种推广应用步伐;(2)加强出口基地、加工原料基地建设,推广保优节本高产栽培技术,推进生产技术与产品的标准化;(3)积极扶持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开发优质特色粮油系列产品,培育一批名牌产品;(4)加强特色粮油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特色粮油相关的质量、技术和环境标准及全程质量安全控制体系。
优势区域:
(1)芸豆:云南、四川、贵州、重庆、新疆、甘肃、陕西、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河北、山东等省区的部分县市。
(2)绿豆: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陕西、山西、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湖北、四川、重庆、广西等省区的部分县市。
(3)红小豆: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湖北、重庆、云南等省区的部分县市。
(4)扁豆:陕西、甘肃、宁夏、河北、山东等省区的部分县市。
(5)蚕豆:云南、四川、重庆、广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山西、河北、江苏等省区的部分县市。
(6)豌豆:甘肃、宁夏、青海、四川、重庆、湖北、云南、贵州、河北、广东等省区的部分县市。
(7)荞麦: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云南、贵州、四川、重庆、西藏、广西、安徽等省区的部分县市。
(8)燕麦: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北、云南、四川、贵州等省区的部分县市。
(9)青稞: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的部分县市。
(10)谷子: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等省区的部分县市。
(11)糜子: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北、黑龙江等省区的部分县市。
(12)高粱: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陕西、甘肃、山西、河北、天津、山东、四川、重庆、贵州、湖北、广西等省区的部分县市。
(13)薏苡:云南、贵州、广西等省区的部分县市。
(14)啤酒大麦:新疆、甘肃、陕西、内蒙古、黑龙江、江苏、河南、安徽、云南等省区的部分县市。
(15)啤酒花:新疆、甘肃等省区的部分县市。
(16)芝麻:河南、湖北、安徽、江西、陕西、重庆等省区的部分县市。
(17)胡麻:甘肃、内蒙古、宁夏、山西、河北、新疆、陕西等省区的部分县市。
(18)向日葵: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省区的部分县市。
发展目标:
到2015年,培育60-100个特色粮油名牌产品,优势区产品优质率达到95%以上;建成一批专用化生产基地,满足国内外细分市场的品质、规格需求;提高加工转化率,创造新的消费热点,增加市场占有份额,扩大出口规模。
(四)特色饮料
茶叶、咖啡是风靡世界的无酒精特色饮料。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茶种资源丰富,有一批地方特色明显的名茶。但茶叶原产地保护力度不够,茶农缺乏必要的技术指导,无公害生产技术与产品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等问题突出。我国云南和海南是世界高档咖啡豆适宜种植区,近年咖啡加工技术不断进步,咖啡国内消费需求和出口稳步增长。主要问题是咖啡园建设质量不高,品种混杂,生产技术和管理跟不上,精深加工和规模化程度不高,出口企业无序竞争,直接影响国际市场竞争力。规划期内重点发展5种特色饮料。
主攻方向:
茶叶:改良茶树品种,稳步推进良种化进程;改善茶叶种植环境,加强茶树病虫害监控;全面推广茶叶标准化生产,加强初制茶厂改造与加工环境整治,确保茶叶优质安全。整合品牌,形成产业聚集。
咖啡:推广优良品种,提高单产;建立优质咖啡种植园和精品咖啡脱壳加工厂;研发咖啡深加工新产品,建立咖啡交易中心,做强咖啡品牌。
优势区域:
(1)红茶:皖南、滇西、粤桂部分县。
(2)乌龙茶:闽西北、闽南、粤东。
(3)普洱茶:滇西南。
(4)绿茶:黄山太湖区、浙闽丘陵区、闽粤丘陵区、大别桐柏区、两湖丘陵区、武陵区、五岭区、粤西桂东区、海南区、秦巴区、川黔区、滇西南区。
(5)咖啡:云南西南部、广东雷州半岛、海南西北部。
发展目标:
到2015年,优势区全面实现标准化生产,控制农药和重金属残留;加大资源原产地保护和新产品研发力度,扶持一批加工型龙头企业,改善加工工艺;整合品牌,规范市场;中西部优势区创建一批特色饮料地域性名牌,提高区域产品的认知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