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涨幅和上半年长三角城市居民收入的数据近来不期相遇:尽管居民收入同比大涨15.3%,人们还是觉得钱太少,“上火”的房价让居民的富裕感“结冰”。
一些社会研究者指出,房价上涨正在助推贫富分化,长三角地区的政府必须有解决问题的决心与勇气。
收入追不上房价的“尾巴”
长三角16城市统计部门上半年度城市调查交换资料显示:2007年上半年长三角十六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566元,突破万元大关,居民收入同比增长15.3%。
然而,高速上涨的房价冲淡了收入增长带来的富裕感。“最近的气温在30多摄氏度,我都快受不了。但楼市比天气还热。”上海市民高宇说。他不久前刚在市区“淘”了一处价值200多万元的商品房,并为此背上了100多万元的债务。
长三角16城市中,有6个城市被纳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的“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调查范围。6月份,这6个城市中有5个新建商品住房价格同比环比都有大幅上涨。其中,南京11.3%、杭州6.9%、宁波8.6%、无锡3.8%、扬州5.9%。而唯一不在涨幅榜上的上海其实也在6月出现了成交放量、价格上扬的局面。有关专家分析称,上海楼盘的涨价之所以在统计数据上没有得到反映,原因在于边郊区楼盘大量成交对均价的稀释作用。
对比在长三角生活的中低收入群体,高宇的境况可能还算好的,他还有能力“负债买房”。记者曾在长三角的一些边远乡镇采访,发现这些地区的房价有不少也已经涨到了每平方米三四千元。
“居民收入一年的涨幅有可能抵不上房价一个季度的涨幅。面对这样的房价,怎样才能让长三角的居民有足够的富裕感?不要说普通的‘新移民’,就是有房的原住民也在为下一代的住房操心。”复旦大学一位经济学教授这样说。
高房价拉大贫富差异
不久前,杭州东部的余杭乔司镇一个新盘上市,由于场面极度火暴,为了防止出现骚乱,当地政府不得不出动警力维持现场秩序。每年的7、8月间是楼市的淡季。然而,由于楼市反季节“上火”,长三角不少地方出现了排队购房的局面。
在这些排队购房群体中,有人抱着投资目的,也有不少是害怕房价继续上涨。上海市房地局官方网站显示,截至23日17时30分,上海市一手房普通住宅可售房源只有384.91万平方米。而当日一手房签约套数高达891套,成交面积达9.59万平方米。不少房地产专家指出,有效供给不足,需求强烈释放,在卖方市场格局之下,房价节节攀升,买方恐慌性入市追涨,是引起长三角再度“发烧”的主要原因。
“这其实是一件极为可怕的事。在房价持续上涨的过程中,抱着投资目的购房的消费者获取了高额利润,而为自住目的被迫买房的消费者则透支了未来发展空间。其结果,必然是加剧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社会经济分层态势。”南京大学政治学副教授吕磊说。
有关学者指出,长三角居民内部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以江苏为例,2006年,江苏所占比重为10%的城镇最低收入组家庭和10%的最高收入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802元、38527元,两者的倍率为10.1倍,大大高于1995年的3.36倍和2000年的5.39倍。
吕磊认为,长三角要实现富民目标,必须考虑房价过度上涨对社会的负面影响。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选择
房价急速狂飙的同时,长三角的地价也在不断刷新行情。7月里的杭州土地市场,雅戈尔以14.76亿元的高价竞得总面积为50余亩的浙江工商大学地块,楼面地价高达15712元/平方米,打破了同在杭州市区中心地段的原金松洗衣厂地块楼面地价刚刚创下12245元/平方米的纪录。当地不少房地产人士认为,地价的飙升对杭城楼市的剧烈升温起到了比较关键的作用。但真的是地价飙升导致的房价狂涨么?“可以是地价影响房价,也可以是房价影响地价。两者其实是鸡生蛋、蛋生鸡的关系。”一位房地产专家这样说。而长三角目前的情况是,地价、房价轮着上涨,两者结成了互利互惠的“战略联盟”。
“分析这种‘联盟’背后获益集团,斩断其间的联通纽带,可能会对抑制房价上涨产生有益的作用。”吕磊提出了这样的观点。
“房价并不仅仅是市场的事情。它关系到社会财富分配,也关系到社会公平的实现。”社会学研究者这样说。在中国经济新一轮的发展中,长三角各地纷纷提出了各自的社会和谐发展目标。其中,社会群体之间的和谐是重要一环。作为最有希望率先实现和谐发展的地区之一,长三角地方政府必须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作出恰如其分的选择,而由于这轮房价上涨与市场供需矛盾有着直接的联系。长三角地方政府必须在加大中低价位住房供给和住房保障上付出更大的努力。(徐寿松 蔡国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