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上海世博会呈现两大创新亮点 动迁工作获99%以上动迁居民支持  -广州决定收回80宗闲置土地 坚决打击囤积 下半年房价将加速上涨 -今年洪灾直接经济损失525亿元 因灾死亡652人 陕西洪灾致16人死 -上半年我国大中型钢厂实现利润翻番 下半年钢价不会有大回落  -沪深股市低开高走 沪指站上4400点 两市总市值逼近20万亿元 -《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8月1日起实施 优抚对象可享受3项优待 -3月末我外债余额$3315.62亿 黑石大跌 国家汇投公司亏损5亿美元  -5油企获首批原油经营资格 民企可经销成品油 高额投资成门槛 -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降2.78% 社科院称GDP应控制11%内 -中国今年第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2010年我国造船能力将超4000万载重吨 产能过剩谁消化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7 月 24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本期数字:4000万载重吨

在对外贸易经济的拉动下,我国造船能力“过度扩张”的势头开始急剧显现。根据有关方面汇总的统计数据,如果目前各地规划的造船建设项目都付诸实施,2010年我国造船能力将超过4000万载重吨——这一数字超出我国规划目标近一倍。

国内几大航运公司日前提出,“十一五”期间拟在国内购船2000万载重吨。但此需求远远低于我国到2010年造船厂的供给能力。显然,各大造船厂的打算是要把造船需求转移到国外,但据中国船舶工业综合经济技术研究院的数据表明,目前,日本、韩国等传统造船大国的造船能力都接近3000万载重吨,且纷纷采取措施加快发展。2010年世界造船能力将接近1亿载重吨,远远超过全球新船市场年均6500万载重吨的需求。

业内人士指出,造船设施的投资属于沉没成本,一旦投入难以退出。当世界造船业进入低谷时,必将出现大量船台船坞闲置的情况,造成资源浪费,并对国家金融安全和投资人的利益构成威胁。 牛顺生/北京商报

4000万载重吨造船能力谁来消化

根据有关方面汇总的统计数据,如果目前各地规划的造船建设项目都付诸实施,2010年我国造船能力将超过4000万载重吨———这一数字超出我国规划目标近一倍。

针对国内造船能力快速扩张的势头,国防科工委一位负责人日前发出警告:“如果市场需求回落,造船供需矛盾将会凸显,有可能引发过度竞争。”

国内造船热的迅速升温很大程度上源自世界船市的诱人景象。

在国内,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对外物流中90%以上依靠船舶运输。2006年中国港口货物吞吐量56亿吨,增长15.4%。国内几大航运公司日前提出,“十一五”期间拟在国内购船2000万载重吨。

根据各地公布的雄心勃勃的造船规划:到2010年,上海、江苏将分别从现在的542万、328万载重吨扩张至1000万载重吨的规模;辽宁、浙江将分别从现有的246万、117万载重吨发展至650万载重吨;山东也将从现有的30万载重吨快速攀升到600万载重吨……

但在火热的船市之下,种种隐忧已经浮出水面。来自中国船舶工业综合经济技术研究院的数据表明,目前,日本、韩国等传统造船大国的造船能力都接近3000万载重吨,且纷纷采取措施加快发展。2010年世界造船能力将接近1亿载重吨,远远超过全球新船市场年均6500万载重吨的需求。

与此同时,在国内各类造船建设项目大干快上的同时,产能过剩的迹象已经清晰显现。

“如果各地规划的建设项目都付诸实施,2010年我国造船能力将达到4000万载重吨以上,超出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目标近一倍。”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一位负责人说。“按此计算,全世界造船产能可达到1.15亿载重吨,大大超出实际需求。”(上海证券报)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相关文章:
中国造船产量世界第三 颁企业准入标准提高质量
中国最现代化的造船工业基地在沪已现雏形
日造船商在华扩产与韩企争霸 增资金额约20亿元
06年我国造船业利润总额达96亿元 同比增长102%
中船集团成为全球第三大造船集团
中国将重点建设三大现代化总装造船基地
解读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造船业准入门槛提高
我国造船产量连续10年位居世界第三
中国"十一五"将重点建设3个现代化大型造船基地
图片新闻:
长江上游强降雨形成新一轮洪峰 三峡工程首次发挥防洪功能
中国将在北部湾重点打造石化和能源基地 缓解西南油品短缺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07年中国改革重点行业
· 中国经济博弈高油价
· 投资技巧指南 答疑解惑直通车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