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共识”激活中国“绿巨人”
令人欣慰的是,本刊记者在豫、鄂、冀、苏、赣等省采访时发现,在发展中更加注重环保、更加注重民生的绿色发展意识,已经在许多地方深入人心并成为自觉行动,尤其是越来越多的地方领导干部有意识地推动“绿色共识”的建立。
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环保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博士夏光说,自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后,从中央到地方正确立“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的发展思路,以前那种“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的发展思路正在转变,“绿色增长”渐渐成为全国上下的发展共识。
中国环境规划院的副院长王金南对中国的绿色经济发展所作的研究表明,“十一五”期间,中国的绿色经济、绿色产业的投入和投资规模很大,能够带来相当于600亿元人民币的税收收入,新增1800万就业人口,以及两万亿元左右的消费。整个绿色经济或者绿色产业的发展,在中国开始出现良好势头。
而且,中国的绿色投资仍然在持续不断。目前,我国实施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节能减排行动,规定到2010年,万元GDP能耗比2005年要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要减少10%。全国单位GDP能耗三年累计下降10.1%,节能约2.9亿吨标准煤;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COD)三年累计分别下降8.95%和6.61%。
麦肯锡的研究表明,通过一系列的政府政策和行业举措,中国已经在过去的15年里持续地提高了经济领域的“碳效率”,将每单位GDP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排放量平均每年减少了4.9%,而在美国和德国,这一数字仅为1.7%和2.7%。
针对经济活动中由于资源利用方式简单而造成的资源利用效率低和污染排放强度高的问题,中国政府从本世纪初开始大力倡导发展循环经济,并以企业、工业园区和区域等为重点迅速进入试点示范阶段。截至目前,共有27个省市、29个再生产业园区、79家企业、4个农业村镇或企业、19个工业园区开展了循环经济试点工作。
2008年8月中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直接以循环经济冠名的《循环经济促进法》,并于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刘思华说,这项法律的实施,意味着中国的循环经济进入全面发展的阶段,对转变中国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而且,据环保部国际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周国梅向本刊记者介绍,2007年以来,中国环境保护部与有关部委合作,加快了构建中国环境经济政策体系的进程。该体系包括了环境税费、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排放交易、生态补偿、绿色贸易政策等。目前各项经济政策的研究、制定和实施进展顺利,特别是绿色信贷政策在颁布实施的一年多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现在,专家分析说,中国的绿色产业已初具规模,新能源的研发和制造等领域,已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并已经成为新的投资热点。
首先,中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绿色产业基础,并在一些新兴领域扮演着“领导者”角色。比如,在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的带领下,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出口国;总部位于山东德州的皇明太阳能集团有限公司,已累计推广太阳能1300万平方米,相当于欧盟7~8年的推广总量。在风电领域,气候组织预计中国将在明年成为全球第一。2008年,中国新增风电设备装机容量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其次,一些传统的领域也正在引入节能减排技术,并调整产品结构。如,远大空调以废热或天然气等燃料驱动压缩机,而不用电,这使产品的单位能效比传统空调提高2~3倍;深圳比亚迪汽车公司推出了油电混合和纯电动汽车,引领中国绿色汽车研制,并对通用汽车和丰田发起了挑战。
其三,当前我国节能减排的巨大压力,也是催生绿色产业的强大动力。自2006年以来清洁技术行业共有28家中国企业在海内外各市场上市。从投资项目上来看,2007年的清洁技术市场投资案例仅为20笔,2008年则激增到55笔,比上年增长了175%,投资金额也不断上升,仅2008年的投资金额就比2007年增长了约120.3%。
6月3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2009年全球可持续能源投资趋势报告》显示,尽管受到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的严重冲击,世界范围内对清洁能源项目的投资仍保持了增长势头,这主要得益于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对风能、太阳能、生物燃料等可持续性能源项目的投入持续扩大,其中中国对可再生能源项目投资高达156亿美元,位居亚太地区首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