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源流
1、出自芈姓(芈姓传自上古的颛顼帝),春秋楚国王族之后,楚王芈旅去世后,谥号为"庄",即楚庄王。楚庄王支庶子孙,以此谥号为姓。《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庄氏,楚庄王之后,以谥为姓,楚有大儒庄生,六国时为蒙漆园吏;庄周,著书,号庄子;齐有庄贾,周有庄辛”。
2、出自子姓,是春秋宋国君宋戴公名武庄,后人即以其字为姓,成为庄氏一支。
3、汉代出现过一次易姓。汉明帝名刘庄,讳庄字。庄氏在汉明帝以后改为严姓,《姓氏考略》:“汉明帝讳庄,故庄氏或改为严氏。”魏晋南北朝时,有严姓复祖姓庄,故历史上有"庄严一家"之说。
4、公元一二三四年,北方的蒙古族灭了金国后挥师南下,使得很多汉族被迫再次迁移。这时客人由闽西移到高雷、钦谦一带。
迁徙分布编辑本段
先秦时代,庄氏已经向各地播迁。
时齐有庄暴、庄贾,越有庄舄,楚有庄豹、庄足乔、庄辛、庄善,宋有蒙人庄周。这些史实表明当时齐(今山东省)、楚(今湖北省)、越(今浙江省)、宋国蒙(今河南省与安徽省间地)都有庄氏人物居家生活的踪迹。
汉武帝时,始归顺汉朝,时任滇王者率其家族入益州(今四川省成都)。这就说明,庄氏在先秦时代已经向西南地区的四川、贵州、云南传播。
秦汉之际,庄氏依旧以湖北、河南为其繁衍中心,此际庄氏有庄青翟入朝为相,另有吴(今江苏省苏州)人庄忌,为庄氏杰出代表。
东汉明帝时,因明帝名刘庄,避讳改庄为严,自庄光(后改严光)开始,庄氏长时间为严姓所掠美。
魏晋以后,有严姓复本姓,从此庄、严二姓并行全国。十六国时期,庄氏子孙纷纷从今湖北、河南分散各地,先后迁居今甘肃的天水、浙江的绍兴、山东和江苏间地,后来发展成了庄氏天水郡望、会稽郡望和东海郡望。
唐末,河南光州固始人庄森(王潮外甥)随王潮、王审知入闽,落籍永春桃源里蓬莱山,是为庄氏入闽始祖。
宋末元初,庄森长子庄韦之后裔庄诏迁广东陆丰上沙乡开基;四子庄甲之后,入闽第八世庄元吉为桃源锦绣本派始祖。另有裔孙庄哲迁居同安,哲弟庄光徙潮阳。庄元吉长子名翼,其重孙庄孙迁居青阳开基;三子名晦,其重孙庄同迁惠安云头乡开基;四子庄夏,其孙庄弥渊迁潮安开基;弥渊重孙庄才翁迁同安开基。明初,山西庄氏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甘肃、湖北、湖南、河南、北京等地。
明、清两代,庄氏人渡海到台湾者,以南靖庄三郎派下居多,其中农民起义军首领庄大田由福建漳州平和迁居台湾凤山(今高雄县治)竹仔港庄。亦有庄氏入迁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
闽中庄氏始祖森公,字文盛。生大唐宝三年甲申(744年)七月十四日。河南光州固始县人。光启二年(886),随其舅王潮率军入闽。后梁开平元年(907),王潮之弟王审知继任称闽王。庄森分镇于桐城(今泉州市),定居于永春县桃源里善政乡蓬莱村,卒于后周广顺二年(952),享寿90岁,夫妇合葬在永春县桃源里,为庄氏入闽桃源派开基始祖。
上砂是潮汕庄氏第一聚居地。庄氏入潮现在裔孙最多的还有一派系,那就是庄森长房第17代孙庄罗,字潜斋。庄罗仕宋,功授散骑都尉,历官东南帅府兵马钤辖使。
景炎中宋帝南狩,泉州蒲寿庚作乱,庄罗偕本家兄弟护驾人潮。后来到潮阳县铁山牛眠埔暂住。未已奉诏勤王,备兵江西,协助文天祥抗击元兵,封护国将军。不幸溃师于江西汀泽津,文天祥在海丰被俘,庄罗以身殉国。陆秀夫身负帝昺投海身亡。宋亡,庄罗夫人黄太为避难,携其第三子庄诏从潮阳铁山牛眠埔(今普宁)迁至海丰县吉康都沙坑垌(今揭西县上砂镇)为家。这里地处山区,十分荒凉。当时避难,世事一空,家计萧条。黄太虽出身朱门绅女,但能劳苦营家,且理锄耘,家道逐渐转机,庄诏能在上砂开基立业,皆赖其母之力。
庄诏娶潘氏为妻,生子3人,长文达,后代迁兴宁,为兴宁始祖;次文仲,后代迁海丰县城、东涌公迁海丰竹苞;三文德,上砂守祧。自宋以来720多年,一脉相传已有28代裔孙11万多人,全属庄诏一人所传,实属少见。
如今,庄氏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广东、江苏、浙江、台湾等省为多,上述四省之庄氏约占全国汉族庄氏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庄氏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三十八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九三。
郡望堂号编辑本段《郡望百家姓》中有记载云:庄氏望出天水郡。《姓氏考略》中记载:庄氏望出天水、会稽、东海。
1、天水郡:西汉初始置郡。相当于今甘肃省天水、陇西以 东地区。
2、会稽郡:秦初置郡。在今江苏省东南部及浙江西部一带 。治所在吴县,在今江苏省苏州市。
3、东海郡:汉初的东海郡在今山东省郯城一带。东魏及隋 唐的东海郡 在今江苏省东海县以东、淮水以北地区。
1、南华堂:战国庄周,著《南华经》。与老子同为道家之祖,世称“老庄”。
2、武强堂:汉代庄不识(《汉书》作庄不职,兹从《史记》),封武强侯。
历史名人编辑本段庄子(约公元前369-前280年),战国思想家、哲学家。名周,宋国蒙(今安徽蒙城)人。著作有《庄子》,亦称《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
庄峤:战国末期,楚庄王后裔庄峤,受命经略巴、黔中以西诸地。因巴郡和黔中郡为秦国所袭夺,塞断归路,只好率其众在滇称王。这支庄氏后裔在秦统一天下之后仍为西南夷的君长。后降汉一,其地被置为益州郡。
庄际昌(1578-1629年),字景说,号羹若,原籍永春寓居晋江(今鲤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状元。宫至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读。卒后崇祯帝特赠詹事府詹事。庄际昌一生为官严正,著有《羹若文集》、《霞栖藏稿》等四本文集,后人建祠祀之。
庄有恭:清代乾隆状元,字容可,号滋圃,番禺人。庄有恭状元墓(黄埔区大沙镇飞鹅岭):庄氏为乾隆四年(1739)状元。
庄有可:清代诸生,亦名献可,字大久,武进人。博通经史,自言读史二千余遍。有《春秋注解》等 。
庄俊元(1803——1879),晋江县(今鲤城区)人,故宅在泉州城内西街甲第巷。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恩科进士,入翰林,留京学满文,以散馆一等一名授编修,协助改造满洲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