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院内看病可医保报销
养老机构医务室将纳入医保定点 老年健康服务网5年内覆盖城乡
目前,北京市老年人口数量已达到254万。10年后,该数字会再增100万。2025年,本市迎来人口老龄化高峰。趋势已经注定,城市就必须做出转变,相关问题的妥善处置,不仅关乎老人,也关乎整个城市的幸福指数。农工党北京市委年初提交的一份有关“构建北京老年医疗服务体系”的党派提案,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日前,有关负责人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披露了提案落实的重要进展。最新消息显示,“北京市老年健康服务体系”会在3到5年内建成,养老服务机构医务室将逐步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本市所有区县都要建设自己的非营利老年医院,并鼓励社会资源参与进来。
现 状 调 查
一住三年大医院变康复院
本市无公办临终关怀医院
记者在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采访时发现,这座三甲医院的老年科、糖尿病中心等科室床位早已人满为患。糖尿病中心的40多张床位一直都是满的,每天门口都有十多位病人排队等着入住。今年70岁的张大爷患有糖尿病,在做身体检查时告诉记者:“现在像我这个岁数的老人都怕得病。我们这个岁数一病就不爱好,医疗费特高,还需要别人照顾。”他开玩笑地说,老人都希望得了大病别折腾,快点死,不拖累儿女。
市政协常委高彦彬是农工党这份提案的执笔人,他谈到这种情况时感慨万分。“70岁以上老人非常需要人照顾,这就不单单是治疗问题,更多的是护理服务,而北京最缺少的就是专门的老年康复和临终关怀医院。”他告诉记者,全北京市到现在还没有一所公办的专业老年康复和临终关怀医院,很多老年患者的亲属就把三甲医院当成了康复医院。东方医院糖尿病中心的40多张床位有十多张就是被这类老年患者长年占用的,有的甚至已经住院三年多了。他们大多不再需要治疗,仅需要好的护理康复服务,但却占用了宝贵的医疗资源。
超五成老人认为看病难
农工党市委副主委赵荣国向记者介绍,老年人群体就医看病有很多特殊性,这已经成为北京市不得不现在就着手解决的大问题。2008年农工党北京市委成立调研组,先后走访多个政府部门,并在北京市区及郊区20个医疗机构向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调查老年患者对医疗的需求。
调查显示城区老年人五成人认为看病难,超四成人认为看病贵(具体结果见图)。高彦彬说,老年人看病贵的重要原因是老年人收入偏低,很多人还需要别人看护,雇工护理费基本全部自费;此外,某些康复项目属于终身康复,但却仅能报销6个月的费用。
现 状 分 析
老人医疗费平均高两三倍
老年医院牌子成摆设
赵荣国表示,老年人的特点决定了他们是医疗服务的高需求人群,然而北京目前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的专业机构太少了。
北京是有专业老年病医院的。据悉,北京市目前有17所区级老年病医院及两所市级老年病医院,但是17家区级老年病医院仅是在原来基础上加挂了一个老年病医院的牌子,其针对老年人的基础设施、科室设置及服务根本不健全。而两所市级老年病院目前仅有一所运营,它是位于小汤山的胸科医院改建而成,这座医院远离城区,本身设施也不健全,根本满足不了市民的需求。“问题的根本还在于,给老人看病对多数医院来说是不赚钱的。他们多是慢性病,不需要繁复的检查治疗,床位周转率慢,但却对护理要求很高,大医院都不愿投入人力物力,于是这块老年病院的牌子就成了摆设。”高彦彬说,如果政府不对这一领域进行扶持补偿,专业老年医疗机构就无法生存下去。
缺少专门医护标准
高彦彬告诉记者:“5家北京市三级综合医院调查显示,老年人的平均医疗费用是普通患者的2到3倍。老年人慢性病高发病率及严重的致死致残率以及由此引起的巨额医疗费用已成为北京市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
虽然都知道三甲医院看病贵,但很多人认准了它的医疗水平,所以只住三甲,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此外,也是因为北京没有专门的老年康复医院来提供专业水平的服务。
“在老年人医疗服务方面,北京还没有系统的规划,没有老年病医院、护理机构的专门标准,没有相应的考核体系和具体扶持政策,甚至老年医疗专业人才都非常缺少。”他说,面对城市的迅速老龄化趋势,现在着手建立一个完善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部 门 回 应
正在制定老年服务体系
老年医院每区县至少一个
市民政局针对老年医疗服务的问题回应表示,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北京市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目标是3到5年内在北京建成一个相对较为完善的、覆盖城乡的老年健康服务与管理网络。每个区县至少有一所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老年医院。可以为老人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预防、保健、护理、康复、心理慰藉、临终关怀等综合医疗卫生服务,减轻老年人家庭和社会负担。
养老机构医务室纳入医保
据介绍,有关部门将继续推广社区站慢病管理,在医保政策、用药政策和结算办法上给予倾斜。各区县要建立1所以老年痴呆患者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特殊护养院。为满足机构老人医疗服务需求,政府划拨土地的养老服务机构原则上设置于距交通主干线5公里、一级以上医疗机构2公里区域,逐步将养老服务机构医务室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政府将加大对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运营补贴的标准,采取政府投资补助方式,对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进行试点支持。
政府将建立机制,全面推行居家养老服务。市财政将加大财政投入。对北京老年医院进行经费补助,包括基本支出补助和项目补助,市财政对北京老年医院编制内人员基本工资进行全额保障,补助比例高于其他市属综合性医院。
本版撰文 晨报记者 贺岩
晨报记者 王颖/摄
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内容
●完善覆盖城乡老年人口的健康服务网络。原则上,每个区(县)至少有一所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的老年医院(护理院、康复医院),鼓励社会资源参与建设老年护理院、康复医院、临终关怀医院和与养老机构联手的医疗机构。
●明确各级老年健康服务机构功能,加强老年健康服务机构的内部设置和服务功能。
●开展老年健康服务机构的基本建设和设备配置,对社会力量举办的机构给予一定扶持。
●开展老年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强化老年健康服务的管理和监督等。
■委员建言
对老人提供分类分级服务
赵荣国与高彦彬委员表示,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尽早着手研究制定老年医疗服务体系的规划,从制度和体系上完善整个领域的各项工作。特别是应当针对老年人的不同需求进行分级分类,提供针对性服务;完善设置专门的老年医疗服务机构,政府给予财政支持;同时,加强社区老年服务功能,完善社保制度,制定老年医疗机构的建设标准与考核标准。
■ 记者手记
民生问题已成核心话题
本报政协专栏的采访报道引起了农工党北京市委的高度重视。农工党北京市委副主委赵荣国专门召集党内老龄工作委员会有关负责人举行座谈,由本报记者到会听取情况说明。赵荣国副主委还专门向记者介绍了多年来农工党在关注民生方面积极参政议政的诸多举措。他说,北京要成为宜居城市,就需要让生活在这里的市民有幸福感,而幸福指数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普通人的日子过得是否顺心、舒心,民生已经是北京城的核心话题。
实际上,近些年来北京统战领域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等都越来越注重对民生问题的调研、建言,这已经是大势所趋。以此次本报报道的这份提案为例,前后几乎用了整整1年时间进行大范围调研。这些提案中的真知灼见已经成为市政府解决问题的重要参考,将给广大市民带来更多福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