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图片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数据库/周刊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发改委:煤化工、维生素C等产业重复建设 停止审批 或行政干预 -中国东盟自贸区惠及19亿人口 中国今年有望成全球第一出口大国 -4万亿近半地方配套资金未到位 中央预算挪用资金追回26.34亿 -政治局通过干部廉洁从政准则 严禁两节期间滥发津贴公款吃喝 -中国09年投入近7000亿改善民生 北京楼市年成交值占GDP62.6% -中国今年买金454吨 居全球之首 中国公司收购加拿大铜矿 -解放军总政领导人本月调整完毕 张震之子张海阳调任二炮政委 -中国分摊联合国费用将增至4亿美元 1月将担任安理会轮值主席 -"德新海"号正在回国途中 99%中国民众支持处死英籍毒贩 全文 -养老保险单位缴费可按基数12%跨省转移
首页>>考古
专家细解“曹操高陵”之惑:曹操墓不会有墓志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2009 年 12 月 30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曹操陵墓为何“不封不树”

正在发掘的这座墓葬规模巨大,砖券墓室的形制和结构与已知的汉魏王侯级墓葬类似,与曹操魏王的身份相称,但该墓未发现帝王墓上常有的巍峨封土。

“正是这一点,与文献记载曹操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的情况相符合,”郝本性说,“曹操陵墓的形制完全符合当时的时代特征。”

郝本性还具体分析了曹操不封不树的原因。曹操生活节俭,不封不树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此外,因为组织过盗墓,目睹古墓被盗掘的惨状,他惧怕自己的陵墓被盗。

为了筹集军资,曹操曾在自己军中成立了专门的盗墓机构,有专门的军官负责盗墓,设置了“搜金中郎将”、“摸金校尉”等官职。

“正是由于不封不树,墓口没有标志,不容易被发现,曹操墓地何在才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千古之谜,”郝本性说,“曹操开启了后代帝王‘因高为基’的先河,利用地势营造墓地,到了唐代,一些帝王开始‘因山为陵’营造陵墓。”

两汉丧葬制度的变迁与曹操薄葬

虽然多次被盗,但曹操陵墓中仍出土不少文物。有人认为,这与曹操薄葬的特征不符。

曾经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东周秦汉陵寝制度研究”的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韩国河,从两汉丧葬制度的变迁解释了曹操的薄葬。

他说,从西汉到东汉的帝陵葬制,有明显的不同。西汉帝陵一般有4条墓道,到东汉时期就变为一条墓道;西汉的封土堆多为覆斗形,东汉多为圆形;西汉墓的材质以木为主,东汉以石材为主,规格高的墓里常有大块方砖铺地,高陵里的铺地砖边长也达到90公分;西汉墓多有大批随葬品,到了东汉末年,随葬品就由随葬品变为了“明器”。这个墓不管从规格、形制、随葬品来讲,达到了王侯级并符合东汉晚期的特点。

韩国河认为,由于东汉末期战乱频繁,厚葬的情况有了很大转变,国家的财力空虚;民众也较穷,盗墓非常盛行,所以薄葬渐渐兴起。曹操公开提倡薄葬也就不难理解了,他开启的这种薄葬之风一直延续到魏晋时期。

郝本性也告诉记者,这次墓中出土的250多件文物,绝大多数都是非常小的器物,小陶俑仅有十几公分高,也很粗糙,墓中也没有壁画,肯定是薄葬。

来源: 新华网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相关文章:
DNA验明“曹操”正身难度大 头骨损毁面容难复原
曹操墓会是考古界的"周老虎"吗?假墓?假碑?
南方日报:“曹操墓”让人感慨
曹操墓考古队长回应质疑:意外破解千古之谜
曹操高陵被质疑 领队:质疑者为炒作 年长陪葬女性应是卞皇后
图片新闻:
南水北调中线调水致汉江下游缺水 后遗症不容忽视
中国首个自贸区2010年1月1日启动 正与五大洲建14个自贸区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