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颇引争议的央视百家讲坛“密谋”在今年春节重新“收复失地”,这一重任落在了上海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身上。春节七天,他将连续在百家讲坛上开讲国学经典《三字经》。而与此同时,曾经一手打造了《于丹<庄子>心得》200万册销量的民主法制出版社,也将今年重点图书的“宝”押给了钱文忠,即将出版的《钱文忠解读<三字经>》开机首印就是100万册,从而使钱文忠成为继郭敬明、于丹和易中天之后,国内的第四个“百万开机作家”。
初见钱文忠,便觉这位教授“不一般”,他“穿金挂银”,全身上下都是世界名牌,他也毫不讳言自己对于“好东西”的喜爱:他的指间,卡地亚的戒指闪闪发光,右手腕戴着一串中国的血色琥珀、一串蒂凡尼银链,左手腕则是限量版的欧米茄玫瑰金表。他随身带着的皮包中用于签名的万宝龙笔就有五六支,他所有的衣服、鞋子都是专门订做的,衬衫袖口上绣着“钱文忠”三个字……
然而,一说到《三字经》和其他学术问题,钱文忠便回归了自己的教授本色。这位季羡林的关门弟子颇得师傅真传,他会十几种稀奇古怪的语言,包括目前在世界上只有几个人可以看懂的吐火罗语,而他的学问之杂也让人惊异,随便提起一个话题,他都能引经据典、口若悬河地讲上一段,与他聊天令人浑然忘却了时间的流逝。
-谈《三字经》
“80%的中国人只知道开篇两句”
让一个会十几种语言的教授来讲蒙学,这是不是太“小儿科”了?对此,钱文忠断然否认。他说,虽然自己从小就读《三字经》,“原来觉得自己都懂,可讲着讲着就发现很多自己不懂的东西。”甚至第一句话就没琢磨明白,“人之初,性本善,可接下去为什么是性相近呢?这在逻辑上说不通,应该是性相同呀?”他认为这里面就有很大问题,必须解释清楚。
他认为,对于传统文化的一些基本东西,五六十岁的成年人可能比今天的小孩子还显“小儿科”。比如提起《三字经》,大家都觉得知道,但细说起来,80%的中国人只知道开篇两句——“人之初,性本善”,而40%的人能背出四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再说到其他,就不甚了了了。
他想把节目做得既有知识性又好玩,于是在节目中穿插了不少有意思的问题。比如,《三字经》里有一句话:“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钱文忠教授认为,“中”是中国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他举了北京城的例子来解释什么是“应乎中”。“北京城的布局是外城、内城、紫禁城,紫禁城里有太和殿,北京城的整个中心是在太和殿的龙椅上。但其实大家不知道,这张龙椅曾经被搬动过,因为龙椅顶上雕刻着龙戏珠子,袁世凯称帝时,他抬头看了看,心虚,怕珠子掉下来,所以把椅子挪动了。有人说,这是他后来只当了83天皇帝的原因。现在龙椅不在中心,而是珠子在中心。”
“中国与传统的隔离已经很远”,钱文忠教授说,现在的学生课本里没有做人的教育,以致学生性格缺失,一些孩子不知道如何与老师交往,而国学知识的贫乏甚至使得央视的主持人会闹出称对方的父亲为“家父”的这种笑话。他说,如果有可能,在讲完《三字经》后,他还愿意接着再讲《弟子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