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中叶,中国的茶籽被带到日本种植,茶树开始向世界传播。毫不夸张地说,各国有关茶的知识、茶的栽培加工技术,直接或间接都与我国的茶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就连西方各国语言中“茶”的读音,也或多或少有着福建厦门及广东方言中“茶”的读音——中国给了世界“茶”的名字。
茶树是起源于中国吗?人类最早饮茶的历史也是起源于中国吗?这些追根溯源的问题一直是热爱饮茶人士心中不解的谜。2004年,考古学家在浙江余姚田螺山遗址发掘出了距今6000多年前的茶树根,茶树起源之谜也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逐渐揭开了神秘面纱。
世界上最早的茶产自中国
35年前的夏天,浙江余姚的农民在建造排涝站时发现了一些深埋地下的木桩,他们没有想到,这些木桩的背后却隐藏着震撼中外的7000年原始文明——这就是著名的河姆渡遗址。
30多年后,在距河姆渡遗址直线距离仅有7公里的田螺山,考古专家再次发现了同属于河姆渡文化类型的一处原始聚落,距今约有6500多年的历史。虽属同一文化类型,但发掘出土的多层次的成片干栏式建筑柱坑遗迹以及有序的村落设施布局形态,为深入研究河姆渡文化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研究视角。田螺山遗址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河姆渡文化中,地面环境保存最好、地下遗存较为完整的史前村落遗址。
“我不知道这些在院落中留下的植物根是属于什么种类,但凭着考古的直觉,我觉得它们很重要,就仔细拍了下来。”回想起4年前来自历史、生物、植物等各个领域的专家共同发掘田螺山遗址时的场景,考古专家孙国平仍然记忆犹新,“原来这些树根的确不简单,它们是茶树根,也是中国历史上发现的最早的茶树根。”
在诸多与河姆渡遗址几乎一模一样的骨角牙、陶、石、玉、木类等器物中,茶树根的发现无疑又将人类文明向前推动了一大步。
今年11月26日至27日,中国绿茶探源暨余姚瀑布仙茗研讨会在浙江余姚举行。来自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茶叶博物馆、余姚市茶文化促进会等单位的著名专家学者及茶界人士,通过实地考察,一致认为,具有7000年历史的河姆渡遗址,有出土樟科植物遗存,经上世纪90年代专家学者研究考证,樟科植物叶片为最早原始茶的主要成分,是原始茶遗存,而近年来发现的茶树根为人类最早种植的茶树物种。
樟木古代称“檀”,上古书《桐君录》中记载:“俗中多煮檀叶并大皂李作茶。”而且根据当时河姆渡气候考证为温暖期古气候特征,暖热潮湿,河姆渡先人寿命较短,疾病较多,喝茶不仅能解渴,也具有某些药用价值,以利身体健康。从求生的本性出发,饮茶解渴尤为显得重要。与樟科植物同时出土的,还有与后来的茶壶很接近的“罐形盉”和“圜底单把盉”。“罐形盉”,器身呈罐形,腹上部有一侧有一管流嘴,流嘴后两侧各有一环耳供系绳,其高、口径、腹径及形状与以往农村使用的土罐茶壶几乎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