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新华字典》内页。马启兵摄
核心观点
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商务印书馆先后出版了多个版本的《新华字典》。在对同一个字词的释义上,不同版本的《新华字典》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这些字词释义上的变化,从一个侧面佐证了中国30年来取得的巨大进步。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各家媒体都在用不同的方式纪念这个当代中国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我翻了翻抽屉,找出了4本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字典》,分别是1971年版、1992年版、1998年版和2008年版。
这4本字典对同一个字的释义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过去30年以来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
1971年版的《新华字典》对“社”这个字的释义占了半页纸,其中有一个“社会主义”的词条:“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这个历史阶段中,始终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这段话到了1992年版就不见了,却增加了“社交”这个词条:“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往来”。2008年版又增加了“社区”的词条,指“社会上有一定区域、人群、组织形式、生活服务设施等的居住区”。
从“社”不免联想到“资”。1971年版《新华字典》的编辑们很有才,把一个“资”字细分为“资本”和“资金”两个词条,前者的注释是:“掌握在资本家手里的生产资料和用来雇佣工人的货币。资本家通过资本剥削工人取得剩余价值”;后者的注释是:“社会主义国家用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物资或货币”。这种区分在1992年后各版《新华字典》中合二为一:“资金:国民经济中物资的货币表现;经营工商业的本钱”。
一“社”一“资”的变化,诉说着中国社会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