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10月全国大中城市房价同比上涨1.6% 香港地产代理业或现倒闭潮 -央行五举措落实宽松货币政策 发改委催生中国大型私募股权基金 -卫生部派调研组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将推出 京部分药店贴限售通知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推进 八措施保农民增收 部分农村成天然垃圾场 -华尔街近7万人将失业 各国或再联手降息 美公布救助AIG新方案 -国务院要求调整收入分配格局 稳定楼市股市 明年起推增值税转型 -中国汽车出口年增94% 离出口大国有差距 电子产品出口增速回落 -中国将开征环保税 优化节能减排财税制度 环境部"三定"方案实施 -百亿美元进A股市场 对冲基金挑战金融监管 利好出台前QFII抄底 -国务院会议分析经济形势 部署七项工作
中国改革开放30年奔小康历程:从贫穷到繁荣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8 年 11 月 11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改革开放的推动力和受益人是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衣食无忧、平安幸福的生活,是千百年来中国人的期盼与向往。

1979年,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说:“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从此,“小康”这个古人描绘的令人向往的社会理想,伴随着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一点点走近中华大地,成为幸福生活的象征,成为亿万中国人的共同追求。

2002年党的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念再一次被丰富: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时间表被写在 “2020年”。

这是一抹绚烂的色彩: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终年在土里刨食的农民,按下18个鲜红手印,定下“生死文书”,冲破人民公社体制束缚,搞起“大包干”。

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的新革命,从此拉开了大幕。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被誉为“中国奇迹”。而30年来,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命运变迁中,在每一个中国城镇、乡村的变化发展中,无不诠释着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从贫穷到繁荣

1978年,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做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改革成为一个变革图强的国家战略。

江苏江阴市华西村那个“隐姓埋名”了10年的小五金厂的窗帘终于可以打开了,在彻底推倒了围墙后,吴仁宝甩干膀子干起来。1990年,华西村工农业总产值就突破亿元大关,成为江苏第一个亿元村。如今的华西村,全村工业年销售收入已突破450亿元。

就在与华西村距离不远的浙江萧山,1979年,一个叫鲁冠球的年轻人把村里一个生产农业机械的小作坊,做了“战略调整”,集中力量专业化生产汽车万向节,走向了全国市场。4年后,他用自家自留地里的2万元苗木做抵押,以责任承包方式成为全国获得自主创业、自主经营权力的“屈指可数”的人物。如今,鲁冠球掌舵的万向集团已是中国企业走向未来的标本。而据统计,自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在中国GDP中的贡献已经超过了50%以上。

“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带来了他们的成长。中国改革一开始就在经济活动中逐步引入市场机制,至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后,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勾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制订了继续深化改革的总体蓝图。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全局性整体推进的新阶段。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中国还看到了“向外”的力量——全球化。

在中国南方设立的经济特区,其使命便是引进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打开国门的中国再次走进世界的眼中。在互相的磨合与碰撞中,外来的资本看到了这个新兴市场巨大的潜力。

作为率先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的代表,1994年执掌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的赖炳荣,第一次在各大外企中提出了“双赢”、“以中国为家”、“做地地道道的中国公司”等现在大家耳熟能详的外企发展战略。他的管理哲学被延伸成摩托罗拉在中国的“四大战略”,即“投资与技术转让、高级人员本土化、配套产品国产化、合资企业与合作项目”。摩托罗拉也一度作为中国最成功的外商投资企业,成为许多外企和研究机构研究的榜样。统计显示,1978年至2007年,中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过7800亿美元,居发展中国家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15年的入世谈判,使中国摆脱了长期游离于多边贸易体系的被动局面;融入世界,从立法到管理,世界通行的规则,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造了活力。

中国以丰富而廉价的人力资源参加着大规模的国际生产分工。随着“中国制造”在世界范围内声誉日隆,从北京到珠海长达2700公里的105国道被戏称为“世界工厂”大道。在广东中山和顺德的交界处,曾经竖立着一块“世界工厂”的广告牌。

农村生产力的极大解放和中国快速城市化的召唤,使得亿万农民在生存与发展双重压力下 “冲破墙体”进城打工。在贾樟柯的电影《三峡好人》中,麻幺妹16岁的女儿到“更南的南方”东莞打工,年轻姑娘身着工作服在工厂门口留影,眼里充满期待。

30年间,从农村到城市,从上个世纪80年代的“深圳速度”到90年代的“浦东变化”,再到21世纪环渤海地区的异军突起;从沿海开放、中部崛起,再到西部大开发,中国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的崭新局面实现了漂亮的变身。

从小康到全面小康

“30年前中国和现在的真正差距,其实要比目前所能观察到的更大。尽管这个发展历程一般有很多硬数据来衡量,但是如果以人类的标准看,其间的变化甚至更加惊人。”美国《新闻周刊》的一篇文章这样说。文章作者是美国杂志首批驻北京的记者,“从那以后,我亲眼目睹了这场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快、最深远的变化。”

改革开放的推动力和受益人是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衣食无忧、平安幸福的生活,是千百年来中国人的期盼与向往。

而邓小平用“小康”来描述的,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美丽图景。1979年,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说:“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从此,“小康”这个古人描绘的令人向往的社会理想,伴随着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一点点走近中华大地,成为幸福生活的象征,成为亿万中国人的共同追求。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确定“从1981年到本世纪末的20年,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实现这个目标,城乡人民的收入将成倍增长,人民物质生活可以达到小康水平。”这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首次使用“小康”概念,并把它作为主要奋斗目标和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阶段性标志。

十二大以后,邓小平到江苏苏州、浙江杭州进行调研,实地考察“小康”目标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他又进一步提出包括“温饱-小康-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内的中国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据统计,邓小平同志从1979年到1992年,在讲话和报告中共28次提到小康发展目标。

小康是中国人的一种情结。这一情结也源于一个数字——1984年,邓小平同志曾明确指出:“所谓小康,就是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人均800美元。”按照800美元的通行标准,2000年中国人便自豪地迈过了这一门槛,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然而从我国的国情来看,当时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因此,2002年党的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又被提了出来,而时间表上写的是“2020年”。十六大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华西村的巨变让人们看到了小康的现实图景:楼上楼下的农家别墅,电灯电话的现代生活。老书记吴仁宝带领村民们把这个昔日的穷村建成了人人称羡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一代伟人关于小康目标的展望有了活生生的样板。

然而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新的一系列阶段性特征的集体亮相,中国开始进入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

“生存性”压力变为“发展性”压力,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资源环境的制约,社会保障、公民权利等公共产品需求全面快速增长与短缺的矛盾愈加突出;贫富不均和区域、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问题正加剧着社会风险。

“小康社会”的建设面临新的挑战。幸而,我们所追求的“小康”本就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和不断完善的奋斗目标。

于是,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进一步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新要求,包括增强经济发展协调性、健全民主政治、加快发展文化事业、重视改善民生和构建生态文明。这些新要求之“新”,主要就表现在它更加强调发展的全面性、发展的协调性和发展的可持续性,更加强调发展的效益和质量,更加强调发展中的公平和公正。

小康社会是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更是衡量社会全面进步的指标。为了这一社会理想,在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时,我们需要新的改革动力。

30年前,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画卷从农村开始。30年后,中国农村的改革发展再一次成为新的历史起点。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推进农村改革与发展为主题。三中全会申明,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全会因此强调,在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的新形势下,必须毫不动摇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在经历了30年的辉煌后,中国再次提出将改革开放事业“推向前进”,以此告诉世界:30年的巨变只是一个开始,中国人的幸福就在不远处。★采写/《小康》记者 杜娟 于莉娟

链接

小康进程

1984年,邓小平同志对建设小康社会问题作了说明:到本世纪末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按人口平均达到800美元。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丰富内涵: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提出到2020年,我国人均GDP将超过30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中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并首次提出实现人均GDP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来源: 《小康》杂志

相关文章:
中国平安小康指数64.7 08年民众安全感减弱
统计局:按目前趋势2020年完全可实现全面小康
户籍制度改革有望率先在长三角突破 2012年率先全面小康 重点发展十领域
长三角谋求经济转型升级 2012年率先实现全面小康
20、2002年 “十六大”确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食品安全政府唱主角 2008中国饮食小康指数73.1
中国休闲小康指数上升 休闲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07年中国综合小康指数64.1 公众期望值不断提升
跨上新台阶向全面小康进发 农民无税一身轻
图片新闻:
万亿经济方案惊醒大盘 两市个股全面爆发(组图)
中国大规模建设铁路 150条在建路总投资超万亿
更多 >>